我第一次听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是在两年多之前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时候,里面数次提到了万历十五年,这让我非常的好奇,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值得让剧中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如此推崇,对于明史我一直都是挺感兴趣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明朝显得如此的特别,从乞丐皇帝朱元璋开始到崇祯结束,大明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而对于《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观点来说,可以从作者的一句话开始:“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以道德代替法治,至明代而极,结果如何呢?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万历皇帝朱翊钧成为尧舜之君的梦想破灭。生前无权立储而与臣下冷战30多年,死后无法实现与所爱的郑妃同穴的渴望。首府张居正锐意改革,雷厉风行果敢睿智,然而死后所做全被推翻,所提拔人物全被打倒,几度被抄家,几欲被鞭尸。而深谙中庸之道,四处和稀泥,以关系来搞平衡,力图曲线治国的继任首府申时行也难逃被罢黜的下场。御史海瑞两袖清风崇尚古朴,挺身而为民请命,以古稀之年改革土地之流弊,却犹如堂吉诃德跟大风车决斗,被抨击被迫退休,在荒凉瘴疠乡村孤苦至死。抗倭名帅戚继光,御良将,创阵法,威震四海,却需仰仗谭纶,张居正这样的靠山方能成功,张居正一倒,戚继光马上下台,遭妻弃,忍贫病,抱恨而终。哲学家李贽,以知府身份挂冠,只欲探究人性,削发为僧,著书立说,却受牢狱之灾,自杀于狱中,即便书中所记配角,也通通没有好结果。黄仁宇认为这种情况,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认为,道德代替法制是这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是保护落后的农村经济,以均衡维持王朝的安全;这一举措使民穷,使国弱,在精神上以道德力量作为施政的根本,把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奉为圭臬,大搞愚民政策;官员们名为阳暗为阴,明清廉暗贪赃,腐败成风,而文官集团操纵实权,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私心,人人整人,人人被整;经济,军事,政治,整个社会意识形态被神圣的仁爱笼罩,然后里面乌七八糟;官员们行事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知遵循,只能用道德习惯和人事的手腕来应付一切,关系大于一切。为了安全关系网密结,得罪了一个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国,焉能不滋生腐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美国心理学家普尼克曾指出: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有关中国人过去和现在的许多问题,你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王小波评此书,称其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是怎样做人做事的,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即便现在,人人皆知需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国人也常用道德来衡量人和事,遇到什么事情,往往不是从法律的角度运用理性来思考,而是先从道德上去评判,要命的是人人争而表态,似乎不对其口诛笔伐,则自己必有沆瀣一气之嫌,我们这个民族重感性,重关系,轻理性,轻规则,跟大流,不思考的人太多。或许,我们应该从中去寻找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散尾葵》 我们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