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直以为,我是吃不胖的人——向来非常欢脱地、吃着所有喜欢吃的油炸食品,而且不管什么时候称体重,都只有两位数。
直到今年,体重秤上的数字从49.8一跃破百到了50.3。质的飞跃不止如此,过完年,我的体重从50.3起起伏伏增长到了52.2。
或许是我身边瘦的人比较多(瘦到希望自己多长点肉的那种),这使得不再往下跌的体重让我有点难以接受,因此萌生了一点去健身房的想法。但又看过许多人一开始兴致满满地办了健身年卡,最后发现那些钱还不如去上两次私教课。就这样,健身的想法一直被搁浅着,只是偶尔克制下吃炸鸡排的欲望。
直到3月份,一个微胖界的舍友提到她想去健身房的意愿,我们一拍而合。事情的进展出乎意料地顺利,我们当天就去找了健身房了解情况,体验了一堂瑜伽课,第二天就趁着店庆优惠办了卡。
原来从心动到行动,只差一个小伙伴。
✿ 从同行到独行,似乎也没那么难
第1趴:新鲜感和仪式感是源动力
第一天,我们分别去了3个分店,熟悉操房,筛选想上的课程。在规划好每天上一节瑜伽课后,我俩翻遍了衣柜,竟找不到一套合适的练瑜伽的衣服。于是,挑挑挑和买买买就顺理成章地开始了。我们主要选了舒适的瑜伽服,干净防滑的铺巾这两个必备用品。
虽然当初办卡的时候没有预估到这些潜在的消费,但付款的那一刻,还是为“我们要一起去健身啦”的想法感到很开心。
接着,在体重秤的见证下,我和舍友相互坦诚了体重,并许下了相互监督的诺言。
对于从来没有踏进健身房半步,没有任何健身的经验的我们,每一个小小的开始都很新鲜,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仪式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极大信心。
第2趴:当收获不明显,你还能坚持吗
在初期良好劲头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度过了七天之痒,连续10天,坚持每天一节瑜伽课。但在第12天,跟我一起的小伙伴第一次缺席,原因是她投递简历的公司要在下午的统一时间进行笔试。本以为只是极偶尔的特殊情况,但在第15天的时候她又因为要去别的地方面试,离我而去好几天。好不容易期盼到她回学校,她又因身体不舒服没有一起健身。
在没有小伙伴陪同的日子里,我内心是有些抗拒的,觉得她这些正当的缺席理由,都是借口。虽然身体有一丝丝小声的呼唤,说不然也给自己放假一天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好胜心吧,觉得我一定要比她坚持,于是理性的大脑义正严辞地拒绝了内心的呼吁。
不知道第几天的时候,我们终于又一起健身了。去操房秤体重发现,舍友居然瘦得比我多!她瘦了2斤多,而我,只瘦了4两。
内心十分地不服气,我明明每一天都在坚持,反而是没有坚持的她轻了更多,哪来的道理?而且,这么多天了,只瘦了不到半斤,这不是约等于没瘦吗?
这么不佳的战绩,不得不说确实有点让我灰心。赶巧第二天下大雨,我和舍友不谋而合地开心,决定不去健身房,只一起在宿舍练那些已经学会的动作。虽然也完整地一整套练下来,但却没有在健身房里大汗淋漓的感觉。
尽管这一天是自行健身,我也在手帐本上打了卡。但打完卡的那一刻,心里有点小愧疚——说好了的不言放弃,就不能多坚持一下吗?难道就因为别人多一点点的效果,自己就竟然不愿继续了吗?减重的数字重要,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要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下,我说服了自己:
比起可衡量的收获,每一天实打实的付出更重要。
第3趴:放空自己成为最简单的习惯
没过几天,舍友因为亲戚结婚,又要回家一趟。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去瑜伽房,习惯了疲惫感多于成就感。只是心里觉得有些孤独,没人陪我一起抱怨今天有哪几个动作做不到,吐槽第二天腹部肌肉的酸痛感。
我是那种不轻易定计划,一旦定了便要坚持的人。所以在没有人相互鼓劲的情况下,每天默默地在5点空出一小时,去瑜伽房跟着老师做动作,汗流浃背。几天下来发现,我慢慢地习惯了这种生活。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不管在忙什么事情都先停下来,去健身房走一遭再回来接着处理。
在呼吸的代入感和体式的酸胀感填充的3600秒里,我什么也没多想。渐渐地发现,健身后内心的放松感超过了身体的疲惫感,这一切都来得很平静。
✿ 两个21天的坚持,我收获了哪些心得
一个半月就这么过去了,两个21天的坚持让我有了不只是身体上的收获。从同行到独行,我也得到了心灵的焕新,发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1.仪式感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回想最开始一两天,淘宝上瑜伽服瑜伽铺巾的买买买,的确为健身增添了不少愉悦感。
2.不再紧盯着回报时,会收获更多
在我健身的过程中,不再那么关注汗流浃背,体重的减轻,而是关注自己呼吸的带入和体式的标准程度时,身体反抗性的酸胀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3.习惯的养成源于心态上的改变
能够坚持两个21天,小伙伴的陪伴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当我去放空自己,每天开始享受不学习不工作的1小时,这个习惯也就没有那种非得咬牙坚持的感觉了。
希望这篇文,能带给想要健身或正在健身的小伙伴们,带去一些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