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4》人物画廊

              三  特立独行的朱克柔

    朱克柔是整部《清明》系列最特别、最有个性的奇女子。

    马尾辫、白衬衫、亚麻裤、外搭开司米毛衣为标配,生活精致、言语犀利、独立不群、有一点嫉世愤俗却又不失玲珑通透,这是香港作家亦舒笔下的都市女郎,也是我年少时的偶像。

    这几天在《清明上河图密码4》中恍惚又看到了久违的亦舒女郎。

  这一部是以工匠艺人为描写对象,里边有几位技艺超群的女子让人过目难忘,称之北宋奇女子一点也不为过。其中最特立独行的当属缂丝女神朱克柔。对,她就是绝对的女神——神奇、神秘,更是  神仙一样的女子!

  话说应是得益于宋徽宗的艺术爱好,北宋末年手工业水平已臻化境,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真可谓群星璀璨。尤其京城,更是汇集了号称“天工十八巧”的各行翘楚。号称“绣巧”的朱克柔出生于织锦世家,缂丝技术名冠当世,且精于苑体画,能自画自缂,有“朱刻(缂)”之称。要搁现在,那就是绝对的顶级设计师。其技艺深受官家赏识,而世人更是趋之若鹜,无不以收藏一幅“朱刻”为傲。要说神奇到什么程度嘛,堪称流通领域的软黄金!比如,她的一块缂丝帕子让那个本来眼睛长到头顶的白家老板——用使女阿念的话说——笑得眼睛都找不见了,原本宣称概不对外出售的秘制澡豆(大概就是宋代的手工皂吧)也改为免费不限量供应;又比如,因了这帕子,茶行的行首每年在新茶上市时,都会拣最好的每样送几饼来,简直比进贡官家还上心;再比如,也因了这帕子,她还能随心享用宫里造的御酒蔷薇露,而别人哪怕花再多的银子却连影子都见不着……

  能列入“天工十八巧”固然说明其技之神,但那远不是她称为奇女子的主要原因,最难能可贵的是她那远远领先于那个时代的关于女性的“独立宣言”。北宋对女性的禁锢虽然不像后来南宋以至明清那般严重,但自古以来的“三从四德”依然是压在女性头上的岿然大山。而这位朱家小娘子就是敢于蔑视这些个陈规陋习的勇者。在那个普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却说:“天上飞的大雁,谁说只有公雁?”更何况,“跳龙门的鲤鱼,其实大多是母鱼?”她还有句名言让阿念钦佩不已:“男人爱的,我若想爱就爱。男人不爱的,我也想爱就爱。我自自在在一个人,理会旁人做什么?”——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这番言词是否有点惊世骇俗?更不要说她不顾母亲阻拦,毅然决然去与“天工十八巧”中的十五巧一起编修《百工谱》,实乃不愿受礼俗拘管,更是要为女子争一口气。

  她生性超然。御赐的白罗灯笼是她的至爱,“官家不官家的且不管”,只因上头绣的那只翠鸟神态极好。阿念在为丢失的独角仙(甲虫)哭泣时,她说:它能回,自然回了;不能回,自然不回了。哪里要你劳神?她还告诉阿念,这天下极好的东西都是无用的,像青天、白云、好梦、诗词、花香、鸟鸣……

  她品味超凡。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设计师、典型的白富美,她安然自若的享受着生活的精致:熏最上乘的香,点最上乘的茶,饮最上乘的酒,用最上乘的定窑白瓷…… 她心上最爱的有四样:花、茶、酒、草虫,有星星或有月亮的晚上,燃一炉香,烫一瓶酒,有花对着花,无花对着树……

    但这位超凡脱俗的女子同时也有着仙女一样的神秘。她是贯穿全书的线索人物,但却始终没有正面出场,而在小说一开始就失踪了,让未婚夫张用从开篇一直找到末章依然无果。她在书中的形象就如同拼图一般,在阿念陆陆续续的片语中不断的丰满、鲜活起来。

    读到最后,这位亦舒女郎般的奇女子依然不知所踪,让人揪心不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