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问我通信圈现在最火的是什么,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4G!
如果你要问我凭什么这么肯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看看现在的4G手机已经卖到什么价格了!
2014年是4G产业发展元年,彼时一部4G手机要卖到三、四千元,有些甚至更贵,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大量的千元4G终端就十分普及了。
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4G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终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亲民;二是老百姓使用4G网络的门槛明显降低。
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投入到“千元机”大战中来,这是供应链方面的角逐,也是比拼产品性价比的最好时机。那么问题来了,千元智能机到底哪家强?
最有可能想到的是:小米。
当年,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嗅觉和进场时机,小米手机迅速从名不见经传的新品牌做到了出货量全球第三。在3G时代,小米就尝试着在众多手机厂牌中杀出一条血路,由于并没有品牌知名度和足够的产品积累,他们只能选择了一个更具破坏力的切入点——性价比。
小米科技CEO雷军也曾表示过,由于小米手机一直定位在高端手机市场,导致成本高居不下。所以小米决定重新定位,进军千元机市场。
事后证明这个策略是对的,不足千元的红米手机由于价格足够吸引人曾经狂砍1800万的销量。
随后,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开始涉足千元机市场,就连走高端文艺路线的锤子科技也发布了一款名叫“坚果”的千元机,新入场的360奇酷一开始也打价格亲民牌,推出了多款价格在千元左右的产品。
在我看来,千元4G终端快速普及至少有三个意义。首先,随着同品类竞争不断加剧,千元机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一扫过去千元机“价廉物不美”的不良形象;其次,价格门槛的降低也催熟了终端产业链,产品工艺、外观、配置都有了极大提高,紧贴BOM价的终端也开始大量涌现;第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需求也会被丰富的产品更好地满足。
前文说过,小米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嗅觉和进场时机打入全球前三。这两个因素中,窃以为进场时机更加重要。当大厂商们在高端市场厮杀的时候,小米选择了“千元机”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地方,算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为自己快速提升市场份额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小米是很精明的,选择一个足够大的利基市场,找到一个产品卖点(性价比),只要搞定供应链和销售渠道(线上),打造一款爆品手机可以为自己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并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然而,当时间推移到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小米还能够获得当年的业绩吗?
在近期扑朔迷离的红米note2换屏门事件中,有“中国打假第一人”称号的王海连发数条微博直指红米Note2有虚假宣传之嫌,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许多千元机“高配低质”的做法也被曝光。
事件真伪自有评说,但起码说明现在的千元机市场与从前相比,竞争激烈得多、形势复杂得多,仅仅凭着“高配置”或者“低价格”已经很难“称霸武林”。
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角斗场,在“性价比”足够高的基础上,他们选择更加简单直接的打法——在保持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增强配置。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加量不加价”。
近期,荣耀推出4C增强版,内置64位八核处理器,搭配2GB RAM+16GB内存,这样的配置在旗舰机行列中也毫不逊色,更让人兴奋的是,增强版的荣耀4C仍然是以799元价格发售,这也使得整机性价比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与此同时,小米的增强版在升级存储后,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加之此前红米note2换屏幕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消费者对小米的“升级”显得更加谨慎,希望此次红米2A增强版能少做欺骗消费者的“升级”。
相比之下,荣耀 “加量不加价”的做法可谓诚意满满,相信始终坚持品质至上,最终也会赢得用户信赖。
如果说在高端机市场上,更多是拼情怀、讲品牌,那么在千元机市场,更多的是对产品配置的严苛追求和价格的严格把控。在这种环境下,是选择冲销量保估值,在低价低质的道上渐行渐远,还是死磕产品,在品质的路上越走越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如今,小米和荣耀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互联网手机双雄,但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前路如何尚不可知,但我相信市场会做出最终的裁判。
最后说一句:商业就是商业,扯再多“互联网思维”都没用,用户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那款真正有性价比的产品,多把精力放些在产品上,这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