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看其他人的简历,不仅仅同龄人,还包括年长的前辈的简历,试图理清楚他们的人生的发展脉络。
我突然间在想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到底什么。所忙于的主业,所消磨的青春,好像到最后也只是简历上面的几行字而已。因工作要处理的需要待被完善的地方,如果放到40岁左右的当下是否有意义,是否会对未来的当下产生意义。
而决定选择走哪一条路,很多时候好像并不是因为专业水平决定的,而是当下的思想。我忽然间觉得读优质的书很重要,从而产生指导人生的意义,跳出当下的局限。
其实现在在走的路就是一个不断倾向于越来越局限的道路,这有时候会让我有点焦虑。如果把时间维度拉到我40岁,我是在当公务员还是事业编或者创业当老板,又或者时运不济还在打工。
18岁以后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全能性日渐降低的过程。开始面对人生中第一个选择:大学与专业。而大学所学的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了就业的方向。就业的方向决定了接触哪些人,拥有哪些相互交流的看法,这些看法从而又加大了自己的局限,进一步相信所看见的和听见的。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人对某些事情的基础看法会决定一生的走向。是否既完全靠自己又懂得利用他人的资源、是否全盘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婚姻及亲密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认识、是否有做事情的方法论,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也就决定了这个人及以后的际遇,今后的际遇又重新加强了原有主观的认识。多的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走散的。
有些时候想想,人生真的是挺难的,一方面可能会面对自己局限的价值观;一方面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稍稍一步走错就可以毁掉之前的所有努力,同样稍稍一步走对也可以挽救之前所有的弯路。这也是奇妙之处。
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只是产生这样的感受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