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人叫李浩,与老母亲相伴生活。他每天上山砍柴为生,年轻力盛,日子倒也过得丰盈有余,时常接济往来的贫困之人。对于周围的乡里乡亲更是时常帮忙,日久天长变有了善人的称号。
李善人到了结婚的年纪,经媒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美丽姑娘小乔。夫妻二人经营起一家小面馆,小乔勤劳而且心灵手巧,李浩踏实肯干,生意也经营的风生水起。一家人,母慈子孝,生活的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老母亲突然昏倒了,醒来后也不能言语了,原本健朗的身体突然变得差很多,眼睛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李浩四下带着母亲寻医问药都无果,就在全家人都打算放弃的时候,路过他家讨水喝的旅人告诉他们大山的另一边有一个名医,专治疑难杂症,可以过去看看,说不准可以药到病除。李浩便和妻子商议,带着老母亲去看病。妻子为他们做好了干粮,收拾和简单的行李,李浩便推着手推车带着母亲上路了。
翻山越岭,李浩带着母亲,几经打听,终于找到了名医。名医看了母亲的症状,询问了发病的时间,便嘱咐李浩带母亲回去吧,好好让母亲度过最后一段时光。李浩听了悲痛难忍,看着几乎已经瞎了的老母亲,磕了几个头,责怪自己不孝,没有早点寻到名医。没有办法,带来的干粮和盘缠都差不多用完了,李浩带着母亲回去了。
再回去的路上,路过一个树林,老母亲说,“儿呀,有点饿了”,李浩看着空空的干粮袋子,在四下看看,发现一颗大树叉上有个巨大的鸟窝。一边安顿好老母亲,一边说“娘啊,你等一下,我给你掏个鸟蛋吃!”,三下五除二,李浩麻利的爬到树上,发现鸟窝里有九个鸟蛋,最后一个无比大。李浩一边说,“对不起了”,一边拿了最后那个最大的变下来了,他又弄了点水和柴火,给老母亲煮了蛋,这一个大蛋也够母亲一个人吃的了,李浩喝了点水充充饥,等母亲吃完,便又开始上路了。
又走了一段时间,路过一片荆棘林,周围遍布了参差不齐的灌木。老母亲又在手推车上喊到,“儿呀,吃了蛋不饿了,又有点口渴啦。”,李浩听了,扶着母亲坐在手推车旁边,四处去看看有没有小河水,却发现周围连个水坑都没有,正在发愁之际,却看到灌木从下有一个枯萎的树皮里有着清澈的雨水,底部还飘着两条蚯蚓。便端起来,把蚯蚓放回灌木丛,拿着水给母亲说,“娘啊,找不到其他水,就用这雨水凑合下吧”。给母亲喂了水,便急着赶路了。
很快太阳就快下山了,天黑了起来,天气也变得恶劣起来,没有多久便下起了雨。李浩赶忙推着老母亲去到邻近路边的一家人旁边,看着灯光亮着变敲门,看能不能收留他们一晚。开门的是个和善的中年人,看到他们的情况,赶快让他们进去了,并吩咐家人去盛一碗汤来给老母亲。李浩给母亲喝完汤,便听到里屋里有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声,院落里随即热闹起来,恭喜声不绝于耳。原来是屋主喜得贵子,李浩对屋主表示祝贺。
第二天一早,天气也放晴了,李浩带着母亲,和屋主给准备的干粮,拜谢过主家后,继续走上了回家的路。
没过多久,李浩和母亲回到了家里,小乔为他们做了合口的饭菜,询问母亲的病情如何。李浩伤心的说“医生说没法治了,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好活了,让我们好好陪陪她。”小乔和李浩都很伤感,小乔每天收拾好家务后,便陪着老母亲,问她有什么想吃的,有什么人相见,有什么事情想做,李浩和小乔都尽可能的去实现老母亲的愿望。老母亲有疑惑偷偷问李浩,是不是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李浩骗他说,没有的事,好着呢,问母亲感觉怎么样。母亲说,感觉身体好多了,眼睛也渐渐的能看见了。李浩觉得有点怀疑了,看着母亲的身体确实好很多,也开心起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回到家半个多月,老母亲竟然可以自己下床转悠了,身体也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健朗状态。李浩觉得太意外了,害怕母亲身体再变差,便和妻子商量,在带着母亲去看看大夫。妻子便根据上次的情况,多给他们备了些干粮和盘缠,让他们快去快回。
等他们见到了大夫,说明了情况,大夫也觉得很惊讶,为老母亲把把脉相,发现老母亲的身体确实是已经恢复了健康。大夫连连称奇。李浩问起大夫上次为什么说药石无救呢。大夫说,并不是真的无救,而是药方太难凑齐,他从医了这么久,都没有见到谁凑齐过。大夫询问了李浩的经历,更是啧啧称奇,他说太巧了,这药方便是:
乌鸦下八蛋,末蛋是凤凰。
枯木逢雨水,两条红龙在闹江。
善人生贵子,头碗定心汤。
这些药方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没想到李浩和老母亲一个晚上便凑齐了。李浩回忆说,可不是嘛,一路回去,给母亲吃了鸟蛋,喝了雨水,喝了善人家的一碗汤,而且是刚喝完,人家的儿子就出生了,说明那汤是为刚出生的孩子准备的啊。
此事情,经过明大夫的传扬,四邻相亲便都传开了,大家都说李浩是善有善报,李善人的名称便也四下传开了,故事被长辈代代传了下去。
小时候,没有电灯和电视,每每坐在煤油灯下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想在细细品味,却是别是一番滋味,那种依偎在母亲身旁的感觉,远远不是现在电视能够带来的安心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