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01:人头壶—对世界最初的凝望

01 人头壶的造型

央视九套大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第一件展品,是陕西半坡博物馆的人头壶。

1953年,该壶发现于陕西洛南县一所学校,为泥质红陶,高颈鼓腹平底,高22.5厘米,腹径13.5厘米,底径6.3厘米。头像发型用扁平锥刺纹表示,脸部扁平,上宽下窄,稍微上仰,比例协调,眉清目秀。它嘴唇微翘,下唇外突,两耳残缺,耳垂处有穿孔,双目上视,仰望天空,带着一点人类初生的迷茫。


图片发自简书App


肩部两侧有断臂痕迹。根据耳、臂的残缺推测,似为两臂向上弯曲至头部,并与两耳相连成为陶器的双耳。

它的头像中空,口、眼与壶内相通,是为出水口,肩部背后有一突出的扁圆管状口,是为入水口。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它陶质坚硬,系手工捏塑,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其鼓腹平底与姜寨二期出土的葫芦瓶、细颈壶的壶底极相似,应为仰韶文化史家类型的器物。

02 人头壶的诞生

仰韶文化先民,在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用红陶制造了它。

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又称彩陶文化,彩陶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遗存,几乎可以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代名词。

仰韶文化先民在打磨石器、驯养家畜、开垦田地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创造万物的非凡力量,开启了新石器时代的纪元。他们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实验,将泥土与水混合,用火的锻造,孕育了世界古老文明的初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除了各种器物,居然还有数亿张人像艺术,而人头壶是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那些人像,如同人类对自己对世界最初的凝望。

03 人头壶的寓意

在今人看来,人头壶在实用性上总让人不那么认同,反倒是在艺术造诣和隐喻意义上,令人惊叹。

人头壶首先为我们提供了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真实的样貌特征,还有值得人深思的表情。人类进食、生存、繁衍、进化。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生而为人,意义何在?人头壶,也许正是古老的人类,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想火花。

其次,人头壶腹部鼓起,有如母亲孕育生命的样子,体现着母系氏族社会对女性和人类繁衍的重视,代表着先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在无力对抗自然的恐惧下,对繁衍生息的渴望与膜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外,它造型流畅,工艺精湛,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代表着人类审美情趣的萌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次看瀛海威,仿佛是在看一场故事。 我只是个无辜的看客,置身事外,隔着厚厚的玻璃墙,看着一个企业如何兴起,如何被...
    与梦阅读 3,255评论 0 0
  • 是否承诺已不重要 真情已变老 万年风吹雨打里 随时会腐朽 没有等到天荒地老 红颜憔悴 河床枯竭 没有理由来世能记牢...
    狐落云端阅读 4,208评论 15 28
  • 早上儿子吃好了早餐叫妈妈给他作业签字,我边签字边问了一下儿子“你这是默写的还是抄写的”,这一说不得了儿子听后一下就...
    冯梅fm阅读 1,813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