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四个孩子,我还有2个妹妹,一个小弟,这种组合模式想必我一写出来大家就能明白父母的用意是什么,没错,他们想要男孩,甚至父母没有明确的说明过他们还送养过一个我从没见过面的妹妹,我也是很多年后才知道这件事(因为有几年我没有在他们的身边长大,妈妈生孩子我也是不知道的)。当然看了这个开头,也许很多人是否会以为我有一个很悲惨的童年,有很重男轻女的父母,其实不然,我作为长女其实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很高,获得父母的爱不算多,但一定是很深的,这个我很能感受到。
本来我和二妹是跟着父母在天津生活的,那时候爸爸是干工程队的包工头,但家里其实条件一直不好,一家人挤在20平不到的屋子里,在我5岁那年,妈妈决定把我送我老家姨妈家里寄养,把在老家的三妹接到他们身边,因为他们无力把三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就这样5岁的我离开了父母。为了减轻姨妈的负担,我在5岁就被送到了村小去读一年级,其实就是找个地方能有人看着我,在老家我先后被寄养在两个姨妈、姑妈、姥姥家,几乎半年就要换个“家”换个学校,也就是我的朋友都没有固定的,好在我性格很开朗,非常自来熟,初到一个地方很快就和当地小朋友打成一片,跟着他们上山下水,甚至经常到小朋友家吃饭,非常的“不客气”。在那个阶段,我是自由的,时常觉得没有父母管束,亲戚们其实也不会太严格对我,我一边享受着这种自由,一遍也承受着想念父母的那份孤独,甚至有时候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但很快第二天我就被朋友们各种打闹冲散了这种忧伤,忘记了我比他们多余出来的那份烦恼。在那几年我是从来不会开口叫爸爸的,有一年过年他们回来,爸爸拿着10块钱哄我叫他爸爸,我最终还是没有叫出口,我很愧疚,爸爸也很失落,但最终还是把钱给我了,我拿着那张钱心里在无声的哭泣,他以为这种物质上的鼓励能换来我对他的亲情吗,我早已经觉得我可以独立到可以离开他们,我假装我不需要他们的陪伴,我游离在亲戚的关怀以及自己对亲情的理解中,形成了一套自洽的感受,我很好,很开心,我对自己说。
2000年新年伊始,我虚岁10岁,记得很清楚,爸爸妈妈带着不到1岁的弟弟回到老家,告诉我过几天会带我回天津和他们一起生活,要把小妹放到亲戚家寄养,我当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说不上来是高兴还是惊讶,总感觉我一直是被告知该去往哪里,没有人问我,没有人关心我的想法,可能生活的奔波已经耗尽了父母的所有力气,他们没有空也没有那个认知要去关心大女儿的想法。那个新年,父母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到饭馆吃饭,有亲戚告诉我因为我10岁了,按照老家习俗,要办酒庆祝一下,当下我是很高兴的,但马上我又得知,其实这个酒席是给弟弟过周岁生日的,跟我没关系,因为父母没有心力再办一场我的10岁生日会,也不好意思收亲戚们两份份子钱,这件事情给我小小的心脏一记重拳,我明白男孩对于他们来说的意义,女孩其实就是不被重视的,其实我早就知道老家人重男轻女的现象,可能骨子里的叛逆吧,我就想证明女孩可以做到男孩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男女并没有分别,你们都是错的。
带着这股叛逆劲儿,以及这些年被迫训练出来的独立,我跟着父母来到天津生活,来到天津后,我一下子性格大变,从一个“社牛”变成了“社恐”,变成了别人眼中文文静静的小姑娘,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好在付出都有回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老师们知道我特殊的家庭背景后更加照顾我,经常以我学习成绩好为由偷偷送我学习用品,当时我以为只是对好学生的照顾,后来长大后,妈妈才告诉我他单独去找过我的班主任,希望他对我多多照顾,怕我不适应城市的学校和教育,也说明了家里的困难,很感谢妈妈默默地付出,也很感谢老师们的善良。
在学习这条路上,我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他们也没有精力和能力来辅导我学习,爸爸经常和弟弟妹妹说,你们姐姐就能做到不被电视诱惑,就算坐在电视旁边也能坚持背课文,我当时听到这句话真的超级开心,觉得爸爸是很欣赏我的学习劲头的。虽然爸爸从来没有说过我多优秀,但他都默默看在眼里,记得初中升高中时,我考的很好,进了市重点高中,爸爸在家里时不时的笑着念叨我的分数,我感受到了他的骄傲。到高中后,我家情况好一些,爸爸买了辆轿车,高三由于要上晚自习,会下学很晚,爸爸每天坚持开车接我放学,到家基本就是9点半了,其实后来听妈妈说爸爸很多时候是很累不想出门的,但是又想到他的女儿这么晚还要坐公交回家就有动力出门了。那时候妈妈每天早上会为我准备专门的营养早餐,几乎每天都是6点起床,我每天6点半之前就要出门上学,她会在我出门的时候给我背书包,真的那一瞬间好像自己是幼儿园的孩子,享受到了自己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我高考没有考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2天没有出门,妈妈每天就在门口敲门,边哭边喊我吃饭,最后也不知道是接受了现实还是不想让妈妈担心,我出来吃饭了。我知道妈妈其实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女孩就怠慢我们,我甚至听妈妈说过好几次,你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们对于第一个孩子是很欣喜和重视的,其实在我家里,父母确实并没有传统重男轻女家庭的那些做法,我弟弟从小到大也并没有多少优待,反而因为我学习好,他们对我的重视程度更高,尤其是我考上研究生后,成为家族这一辈孩子中唯一一个研究生时,父母的骄傲溢于言表,也特意为我办酒请了很多亲朋好友庆祝。
现在我已经结婚生子,2个妹妹也都成家有了孩子,弟弟即将成家,父母总说有种完成任务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没有多大出息,但是我们都是好孩子,我们懂得感恩父母这么多年的拼搏与付出,我经常和妹妹聊天开玩笑说,如果不是爸妈当年勇于摆脱命运的束缚,努力走向大城市,挥洒汗水的挣扎向前,我们几个也许就是在南方工厂打工的厂妹,然后被命运推着找个差不多的对象结婚,没有现在的认知,也少了非常多自己选择想过的生活的资本。感恩爸妈把我们带大,感恩他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的敢闯敢拼也深深影响了我,所以我现在也会努力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服输,去挣得自己想要的自由。
长女的烦恼在我没有现在的认知时,是有的,有过不理解,有过不甘心,有过生气,有过伤心......,但随着阅历的积累,自我的提升,我觉得没有什么所谓长女的烦恼,社会不应该拿长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规训,希望长女可以照顾弟妹,可以帮父母分担,这是一种不公平和无声的剥夺,好在我的父母并没有灌输给我这样的思想,我们几个姐姐也并没有时刻让着弟弟。既然是长女,就说明有兄弟姐妹,在我心里他们是父母给我的礼物,有兄弟姐妹,心中就有无限的安全感,这种感觉足以伴我抵抗人生中许多孤独和无助,是独立于自己小家庭之外的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