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心理学家马斯洛小时候,他的父亲在一次聚会上,对着众人说:“难道他不是你们见过最丑的孩子吗?”这句话让马斯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故意躲避人群。父亲的一句话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更别说缺失的父爱,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了。
胡慎之的《如果父爱缺席》,从一位父亲的角度,用心理学家的视角,讲述在一个家庭中,父爱为什么会缺席,如果父爱缺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最初阅读胡慎之老师的书,是在几年前图书馆的书架上。一个小小的现象,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娓娓道来,没有艰涩难懂的内容,有的是通俗易懂的解读。 读《如果父爱缺席》,同样的阅读体验。
父爱缺失的后果
《如果父爱缺席》中,有大量的实际案例,父爱缺失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男孩与女孩有略微的不同,但最重要的是,会让孩子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
“爸爸”这个词,对于男孩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榜样的力量。而对女孩来说,是为未来的婚姻伴侣,打下初刻的印象,很多人看女婿,就像看到自己的丈夫一样。这是女儿按照爸爸的模样,去寻找伴侣。
胡慎之在《如果父爱缺席》中,分享了一位女孩的故事。因为父母关系不和,父亲有外遇。女孩长大后的情感对象,都是有家庭的。其中有一位,为了女孩离婚,准备和女孩重建婚姻,结果女孩却说不爱了。通过深入剖析,发现女孩是照着爸爸的婚姻模板,去寻找。看似冥冥之中的安排,实则小时候就种下了种子。
为人父母,总归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当然包括婚姻。如果说,父爱缺席会怎样?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如果父爱缺席,或许会开启孩子不幸的一生。
父爱为什么会缺席?
《如果父爱缺席》中,胡慎之老师总结了6大隐形爸爸的类型。
1.女强男弱
2.只顾追求自我成就
3.贪玩、退行为“男孩”
4.回避夫妻关系
5.妈宝男
6.不知如何参与
这6种隐形爸爸,很关键的一点,是对“男性价值”和“父职”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什么是男性价值?什么是“父职”?《如果父爱缺席》中的解释是:
男性价值:一个男性获取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以供养和维护家庭的价值。 父职: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当我推荐《如果父爱缺席》给我老公看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有母爱就好了,要那么多父爱做什么,我只要赚钱就好了。
这就是典型的将“男性价值”当成了“父职”。两者有本质上的差别。“男性价值”更多的是经济价值的体现,而“父职”更多是一种情感联结,在日常生活中,会影响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父职”的责任更广,也更有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位体现“父职”的爸爸。
如何让隐形爸爸现身?
阅读《如果父爱缺席》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很想做个调查,阅读群体主要是谁?或许是妈妈们多一些。
《如果父爱缺席》,如果一位爸爸有自我觉察,那么事情就很好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里有成长空间,就往哪个方向使劲。只要有了学习的心,想成为“好爸爸”,是很容易做到的。
难的是,爸爸不自知,比如我家那位。那怎么办?只能作为妈妈的我们,去做更多的努力。比如把属于“父职”那部分责任,还给爸爸们,学会在某些程度上的“不作为”。像平时,孩子们的手工活,我基本上推给孩子的爸爸:“你们爸爸的动手能力那么强,找爸爸,找爸爸,找爸爸……”
当孩子们和爸爸一起做手工,看到成品,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是很厉害的爸爸。这其中,不仅有互动,也有敬佩。这两天幼儿园有互送礼物环节,我买了礼物,没有包装纸,孩子爸爸随手,就给孩子来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包装。孩子看到,直呼“哇,好美啊”。这是一种正向的参与与表达,尤其对于不爱表达的爸爸来说,也算是父爱的一种体现。
如果是爸爸的不参与,一回家就捧着手机怎么办?依然是他不主动,我们主动。找和爸爸有关的绘本,让爸爸读给孩子听。比如,绘本《美丽星期五》,《爸爸的怀抱》。孩子会拿着书,跟在爸爸屁股后面,这本书是一定要爸爸来读的。哪怕只是照本宣科,那一个阅读的场景,也会在亲子之间,产生联结。也可以入手多人游戏,虽然有种“不得不”参与的感觉,但游戏的过程,却是欢乐的。
退还“父职”、主动,都是要主动地推一把。想让一个没有自我觉悟的爸爸,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养育中,那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没办法,只能当个越来越“懒"、越来越“无用”的妈妈。最根本的,是希望能找到,让相互都感到舒服的相处方式。
这辈子,能成为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是一种很深的缘分。让爸爸,做爸爸;让妈妈,做妈妈;让孩子,做个纯粹的孩子。
我是@弥小木,关注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