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很好,可契诃夫又要得缺钱的流行病了

愿你快乐
别愁闷 别自作聪明
尽量少花一些钱

-

契诃夫



如果要在名人里找一个「很穷」的人,那一定少不了契诃夫。

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二十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光是这些惊人的名头,就难以联想到他怎么就在穷人簿上榜上有名了呢?

除了小说、剧本之外,契诃夫特别喜欢写信,几乎天天写信,光是留存下来的信件就多达四千多封。他的书信可谓契诃夫文学的一项重要遗产,被称为 19 世纪俄罗斯文化的两大奇观之一。


契诃夫的书桌和手稿

书信里有契诃夫与家人朋友间的真情流露,对大自然毫不掩饰的热爱,为人处世的态度……我们能察觉到他伟人光辉背后平凡的、真实的、可爱的一面。

在诸多信件中,比较出名的有他的「缺钱语录」。他在一封写给作家多尔戈鲁科夫的信中叹气道:

“春天十分美好,然而没钱,真是倒霉。”

三月底四月初契诃夫正躺在医院,甚至吐血了。春日的莺歌燕舞,对于病榻上的他来说,是遥远的、局限于一个窗框的窄小风景。又恰好没钱,那可不倒霉吗?

五月的时候,身体也已恢复得差不多了。与 阿·谢·苏沃林 讨论出版小说的事之余,瞩望着未来去哪里过秋和过冬,但最后感慨:

“天气好极了。钱却几乎没有。”

像极了兴致勃勃做出行计划,最后却因没钱了事的某人(谁知道在说谁呢!)。哈哈哈!

在这些信中,契诃夫可没少幽默风趣地叹穷。一百多年后,发觉,这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啊!

钱怎么这么快就花完了:

“钱像奶油蛋糕一样地在融化。”

“我寂寞,我气恼,钱去的太快,我要破产了,我要从烟囱里飞出去。”

“我行动并不迟缓,如果我有钱的话,我会到处飞的。”

懒得挣钱&拼命挣钱的矛盾:

“我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

“我要拼命尽量多挣一些钱,以便夏天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干……”

关于钱的白日梦:

“我希望来年春天我会有一大笔钱。我是根据迷信来判断的:没有钱就是快有钱了。”

“我还没有结婚,没有子女。生活颇不容易。多半夏天就会有钱了。啊,但愿如此!”


契诃夫的书房

可转念一想,按说契诃夫不会没钱。要知道他发表一篇短篇小说就可以拿到两三百卢布报酬,这在当时可相当于一名小学教师大半年的薪水啊!此外中篇小说和剧本创作也能带来不菲的收入。所以说契诃夫不会是在假哭穷吧?

并非如此,契诃夫还真缺钱。

从年少起就负担了养家重担的契诃夫,一直渴望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产,过上不用交租的自由安稳的生活。他曾在信中对 苏沃林 说:

“啊,自由!自由!如果我的开支每年不超过2000卢布(这只有在乡下才能办到),我就能彻底摆脱金钱的进出给我带来的各种干扰。到了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全力工作和读书了。”

终于在 1892 年,他买下了梅利霍沃庄园。付下四千卢布首付之后,还余将近一万卢布的债务在此后许多年缠着契诃夫。尽管如此,他仍在梅利霍沃庄园过得很怡然自得。


梅利霍沃庄园
叫做“鱼缸”的池塘
藏在花园深处的海鸥小屋
叫做“法国南方”的菜园

还房贷倒也不至于让他经常捉襟见肘,更让钱「像奶油蛋糕一样融化」的原因是,他太善良了。

契诃夫的祖辈为农奴,直到他祖父耗尽一生的储蓄自赎,才摆脱农奴身份。他父亲经开了一间杂货店,却经营不善而破产。因此他在年少时就走上了写作道路,以赚取稿费承担部分家庭的赡养责任。


契诃夫父亲的杂货店

最初他为了日后能有高收入念了医学系。但没料到,自己会把行医做成慈善事业。

医者仁心在契诃夫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不仅常常免费为贫苦的人治病,还经常给远道而来的病人支付车马费和安排住宿,甚至很多时候连药物也是他花钱买的。契诃夫这样形容行医与写作与他的关系:

“医学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学是我的情人。”


契诃夫创办的诊所

除此之外,契诃夫特别热衷于社会公益建设。经常出钱为孩子们建设学校、修路,先后建造了三所学校和一座图书馆。曾与高尔基一起发起募捐,并带头捐了五千卢布为肺痨病人建了一座公寓兼疗养院。


契诃夫捐资建设的学校

圣诞时为家乡的穷学生送毡靴和围巾、为父亲店里的伙计付女儿的学费、为卧病在床的朋友送去刚得的报酬……

契诃夫拥有一颗慈悲的心灵,对身边的人、甚至遥远的人充满了极度的关怀,并乐善好施。出身贫穷的他深知钱的重要性,可却不做守财奴,反而没那么在乎钱。因为他知道有比钱更重要的事——帮助穷人走出困境。

需要提的一点是,契诃夫二十多岁就染上了肺病,一直在带病写作。契诃夫自我评价说,他就是这样不断地榨取自己,他的写作成果是用艰巨的、苦役般的劳动所换取的。他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写作获取。但他却把这些钱大多数都花在病人和公益事业上了。

所以,当他坦率地表达自己的贫穷时,也许是在以调侃自我的口吻缓解一下没钱的失落。在他看来,出身低微和贫穷并非丢人的事,是可以大声说出来的,他要把身上的奴性一点点挤出去。连高尔基也忍不住评论契诃夫:

“他是我见到的一个最最自由,对什么也不顶礼膜拜的人。”


契诃夫(左)和高尔基(右)

1899 年,医生建议他搬到温暖的南方居住,他以七万五千卢布的价格,把除剧作之外的所有作品版权都卖给了出版商马科斯,以便有钱还债和建房。他梦想着有一天能有很多钱,过上自由的生活:

“每过五年都要增加,这样,到我95岁的时候,我将可得到许多许多钱。”

令人感到难过的是,在他满心欢喜地憧憬未来时,他的人生就剩四年了。


雅尔塔的白色别墅
白色别墅的会客厅

翻翻《契诃夫书信集》,你会发现他真是穷得明显,但他贫穷的原因和他对贫穷的坦率与幽默,又会让你觉得这是个可爱之人。而今,每到春天,偶尔也会想起这个爱哭穷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