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一些朋友做了一次以书为主题的讨论,谈到了一些书籍的推荐、书的装桢设计、未来书的形式、未来的阅读环境相关的问题,现把我发言的部分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荐书】
书名:《文学回忆录》《文学性讲演录》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因为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所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书分别是《文学回忆录》和《文学性讲演录》,其中《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整理出的木心先生的讲课笔记,字字珠玑,读来异常清爽,由此爱上木心先生的文笔;
《文学性讲演录》是孙绍振的演讲集,生动有趣,干货十足,深入浅出,适合任何基础的文学爱好者,上大学时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学校的老师弱爆了,从此开始了长达4年的翘课生涯,大学里虽然没有认真学过专业课,但仅凭借我对这本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在写作和赏析方面便不输班上认真上课学习的学霸们。
非专业书籍当中,有很多不同的领域的书都对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书名:《设计中的设计》
专业:设计
在设计领域,原研哉的全本《设计中的设计》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当时仅站在书店翻几页,就十分叹服,虽然这本书贵达近百块,还是毫不犹豫立即买下。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无印良品的部分产品设计思路,让我彻底沦为无印脑残粉。
书名:《重塑心灵》
专业: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学分支)
上大学时很喜欢的神经语言程式学方面的书籍,这方面推荐《重塑心灵》,作者李中莹,这个当时 相对比较偏的心理学领域现在已经很火了。神经语言程式学简称nlp,相关介绍: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缩写。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N (Neuro) 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 (Linguistic) 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 (Programming) 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故此,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知道大脑如何工作后,我们可以配合和提升它,从而使人生更成功快乐。
这本书对我的最大帮助就是拔除了之前很多成功学理念在我心中种下的祸根,让我开始有了真正清醒的自我意识,把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多年前nlp就进入到了商业培训领域,用来做教练技术,团队沟通,销售实践等。一套课程好几万,贵的不要不要的,但其实最核心的内容网上一搜都能找到,但要灵活运用需要多花时间练习。
书名:《受戒》《黄金时代》《寻找无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专业:文学
文学方面我非常喜欢汪曾祺先生的小说,细腻灵动,有生活气,一篇受戒就足以让我为他献上膝盖。还有余华那种犀利冷峻的文字,也很对我胃口,第一遍读《兄弟》的时候都当搞笑小说来读,后来才慢慢读出深刻。《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自不必说,当然是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留名的经典。
有趣的王小波也很不错,《黄金时代》就不用多说了,《寻找无双》更好玩儿。
虽然余秋雨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诟病很多,但他的散文写作技巧还是给过我很大启发,《苏东坡突围》和《遥远的绝响》一直都是我给学生推荐的必选篇目。
书名:《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万万没想到》《深度学习的艺术:知乎采铜自选集》
专业:学习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自己最近几年在学习如何学习,在自我学习的这个领域里,给我启发最大的3本书是刘未鹏的《暗时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万维纲的《万万没想到》。
《暗时间》里,作者分享的自己的学习习惯让我受益良多,《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李笑来提出的心智概念让我对人的意识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万万没想到》中谈到的刻意学习的概念,才是1万小时理论作者杰拉德奥威尔在畅销书《异类》中没有向我们透露的关于学习的终极奥秘。在读了这3本书的基础上,还看了采铜老师的知乎专栏合集电子书《深度学习的艺术:知乎采铜自选集》。自此构成了我个人学习技能的全部基础。
【未来的书】
我认为在未来电子书依然不可取代实体书,但电子书会有蓬勃的发展,以后的书籍会有实体和电子两种出版形式,方便更多人根据自己的所需进行选择。
我预计未来书的形式会产生一个本质上的变化,就是书的作者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未来,知识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但生产知识内容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以前一个人能说清一个问题,写一本书,但在未来可能要讲清楚一个问题,出一本书,需要一群人的群策群力。李笑来先生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他的新生大学,七年计划。
未来书籍的形式可能还会产生的另一种变化就是,每本书都可以由读者来进行修改,并且根据他的各种拖动组合添加修正,删减,对书的内容进行再加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加深读者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我预想的是读者对这本书的各种修订,作者也可以通过某种渠道了解到,相当于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了深入的双向信息反馈互动,然后大家又在一起对书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加工,使得这本书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而传达出来的知识将会更加简练深刻,光想想都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这种作者和读者进行反馈,并继续创造知识内容的过程,其实可以做个变式处理。比如我现在要写某个主题的文章或一个故事,我不会一次性把它写完就放出来,而是写一点发一点,通过和网友的互动听取他们的反馈,再进一步对文章内容或故事走向进行修改,最终的结果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了一本书,这个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
【读书的环境】
我对读书的环境没有任何要求,但对读书的效率要求很高。在摄取知识这件事上,会尽量多关注于内容本身,而忽略形式。我当然知道合适的形式更有利于内容的传播,但要在二者之间做选择性取舍的话,我当然是会优先选内容的。
以后非常希望能出现一种读书的定制服务,就是以后我买了一本书后,先把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定好,然后让别人来帮我看,等他看完之后,按照我之前想要了解的问题,将与之相关的内容整理好,并把他认为我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也一并整理,如此我便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主动阅读。我非常愿意为这样的服务支付费用。
但这也只是针对非文学类的知识经验性书籍,看小说读诗词的话,还是亲自读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