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一个毕生志在收复中原的老人,来到抗金的前线,自然感慨颇多。登上北固亭不禁想起很多历史上在这里生长、战斗、创下基业、书写过英雄事迹的古人。通篇用典,每个典故都非常贴切的表达了作者的想法,贴合了怀古的标题,也是委婉的舒服了自己不能直言的很多想法。

首先想到在此开基立业的孙权,可惜这样的英主并不存在于今世。而后有想到曾经收复大片中原失地的刘裕,当年气魄浩荡,只可惜现在他的故居已经变成“寻常巷陌”了。

作者希望南宋也能有这样的英主,而自己能追随他们,收复中原,创下不世伟业。但是作者并非只有诗人的激情,他也是颇具政治、军事眼光的政治家、军事家。所以下片用失败的元嘉北伐提醒当权者不能匆忙行事,要有计划、有准备。当时朝廷正在策划一次北伐,但是作者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可惜忠言逆耳,不但建议不被采纳,还在北伐前被免职。这次北伐后来也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此时作者从历史联系到自己,回忆起43年前从北方金人占领的地方带领义军南归的倥偬岁月,不胜感慨。同时也对时光流逝,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人慢慢适应了金人的统治,收复失地越来越困难表达了担忧。“佛狸”这样的外族统治者已经成为百姓眼中的神明,这怎不让诗人痛心疾首呢!最后通过廉颇老当益壮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当然也委婉的表达了对不被重用的担心,不幸这个担心后来终于成为现实。

当然从中华民族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保卫祖国的战争只是中国国家内部的民族冲突。当时也当时历史来看,这种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是值得我们后人用于崇拜和纪念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_百度百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