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点三十五分,身后这座北方城市刚刚醒来,停靠在北京南站的G111高铁列车悄然启动,缓缓驶离站台,转过一个弯,稍做调整后,便加速前行。
今天的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不同于北方的多数地区,这一天,恰好是家乡的小年。
列车步入正轨,广播里开始传来乘务员的声音,耳熟能详的规章制度在被一条接一条的宣读。空荡荡的行李架上,零星的的摆放着一些物件;空荡荡的车厢里,走动着几位端着食物的乘客;空荡荡的车窗外,冬日的苍穹下灰蒙蒙的一片,遮住了视野,望不到远方。春运的大潮已经开始,而它似乎遗忘了这趟南去的列车,空着许多位子,奔驰在荒芜的大地上。
从北京南站出发的高铁列车,行驶大概两个时四十分钟后,停靠的车站便是枣庄站。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让长长的距离,有了短短的车时。时速三百多公里的列车上,有时尚未觉察到地域的变化,便已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合上翻了几页的书,摘掉电量充足的耳机,取下躺在行李架上的背包,跟着人群走出车门。高铁的出现,让长距离的出行变得舒适,省时起来。每次回家,都不再有旅途的疲劳,然而,相对于了曾经的绿皮火车,却也少了些许旅途的乐趣。当目的地不再那么重要,沿途的风景,也就成了最在意的事。
从前车马慢,书信慢,火车也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慢悠悠的小火车头,拖着长长的尾巴,“咯噔咯噔”的哼着小曲儿,晃晃荡荡的的往前爬行。回一趟家,过一个节,或者是到某座城市,去看某个人,慢悠悠的火车,总是不能体会到你的心情。有时更可恶的是,目的地就在前方,而它却遇到了临时停车。不管你心里慢慢升起的埋怨,也不管车厢里渐渐躁动的人群,它就一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装睡。在板着手指,数过第十二辆车与它擦肩而过后,它终于开动了。“过尽千帆皆不是”,也许,它在等着的就是这第十二辆列车,等到它,然后追随它而去。在路上,等风;在风中,等你;等你中,回忆。前行的路上,火车慢,时光慢,日子也慢,你会看到很多的山河草木,你会遇到很多的同行路人,你会听到很多的奇闻轶事。也许,你还会攒下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计划很多很多想做的事,立下很大很大必达的决心,设想很多很多不同的场景。也许,你会怀揣着一颗跳动的心,盼望着终点站的到来。也许,你会有所顾虑,害怕的看着终点站的靠近。而无论怎样,这慢悠悠的火车,慢悠悠的行驶,慢悠悠的进站,慢悠悠的等你下车后,又慢悠悠的离你而去。
那时候的火车慢,但挡不住它车次更少呀!假期开始时,站在车厢里往前去;假期结束后,车厢里站着往回来。天下熙熙,天下攘攘,混沌交杂,拥挤不堪。若能觅到一处可以坐的地方,心里定会充满了欢喜,因而双层的火车,便成了最喜欢的车型:一张纸,一处台阶,一屁股坐下。没有人管,也没有小车要让,偶尔抬头,便会发现,不知何时旁边也已坐了一些人。
漫长的车程,百无聊赖,却总会激发起写作的灵感,掏出手机,文如泉涌,浩浩汤汤,一气呵成,略加修改,反复研读,洋洋自得,颇为满意。后来,这便成了一种习惯,漫漫行程,也就多了一种乐趣。如今,假期又开始了,坐着车厢里的我,依旧想着写些什么,然而,爬行的的火车变成了奔驰的高铁,留给我的时间已很难将那涌现的泉水汇集成涓涓细流了。得到了旅途的舒适,却也失去了一种乐趣。
窗外雾气霭霭,阻断了阳光,遮蔽了视野,列车行驶在一成不变的天地间,我握着手机,听着音乐,敲着节拍,想着下次还是坐绿皮火车吧,慢就慢些吧,反正你也会一直都在那里!虽然沿途的风景还是一样,然而,那时的心情想必定会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