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如约而至客人们

小时候的印象

从小的记忆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对于燕子的印象是燕子不都长这样吗?没有所谓的花衣可穿吧。直到有一次,在一个摄影师群里,看到放出来的燕子的照片,喉部往下一点是红色的,而且的确是有一道蓝色胸带的,才惊觉我没有认真看过燕子,甚至连它长怎么样也是模糊的。而我其实并不知道年年春天来的燕子什么时候来,是不是一直在南方这里呆着。小时候也只是觉得这首歌朗朗上口,其余对于燕子一概不知。

自从喜欢上了做自然观察,偶尔也外出观鸟的我,遇到在村民屋檐下的鸟窝,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观察机会。


村民观察到的燕子信息

村民对于燕子,观察机会比我多,自然也能说出更多。我很多的信息是从村民那里获取来的,而且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自然解读。

对于村民来说,燕子是一个祥物,会带来好运气,所以一般人家也不会将燕子赶走,尽管它有时候会将屋檐或者家里弄得满是粪便。有些人家甚至会在门口或者屋子里搭建一个平台给燕子,以至于它们的巢更安稳些。还遇到过燕子将窝建在家里的灯管头上,有时候窝太重了会挤压到灯管,有时候灯开着开着就灭了,需要用木棍去碰一下才好,但尽管这样,村民依旧不愿意将这些燕窝搬走。

家门口的燕窝

村民还跟我说,燕子每一年在立春前后几天会来到我们这边,立秋的时候会离开,期间会生出两窝仔,到了立秋就一起飞走了,像一个约定好、定期会归来的客人一般。

村里的燕子故事也不少,其中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二楼上的那个燕子窝跟一楼的这个家燕是不一样的,二楼那个是山燕(村民称呼),会来抢家燕的窝,然后霸占成自己的窝,后面在一次培训中得知所谓的山燕其实是白腰雨燕。

村民说第一窝6只燕子已经可以飞翔,晚上在空调管子上停歇

我的自然观察

对于我这个没有走进鸟坑的人,如果没有见到很明显的特征,光靠飞行观察我还是很难识别家燕和白腰雨燕。不过因为走入自然观察的大坑了,现在每到一个社区,还是会去观察一下燕子的窝的形状,觉得也是很有意思,不同的燕子不同的窝的形态。

山燕霸占的窝,补上了很多的羽毛
家燕的窝
金腰燕的窝,更精致

借着住在村民家里的机会,傍晚的时候想要观察燕子喂食的场景,于是我拿出相机来拍下燕子喂食的照片,因为自己不会拍照,所以经常记录不下来,举起相机等着,累的时候刚放下,燕子爸妈就回来喂食走了,很迅速,听到小燕子叫那就是爸妈回来了,不过这个时间间隔自己还是没有记录清楚。观察的这窝有三个宝宝,燕子爸妈就一直来回忙,来回的瞬间很频繁才能将这些喂饱,以至于我也在想,抓的都是什么虫子,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因为喂食的过程太快根本看不清楚是什么虫子。

带着食物回来了
张口等待喂食,喳喳叫

走在村里,见到很多的燕子在飞,也见到一些燕子停息时候的燕子,融入在乡村的建筑里,在村里的各种角落里,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增添了一抹自然的灵动与乐趣。

在池塘边,见到不时有燕子停息在这块地上,我以为是在啄泥,但是这块地并不软,难道是在找东西吃?
屋顶上
晒衣杆上
灯泡上
灯管上
凤仙花与燕子1
凤仙花与燕子2


凤仙花与燕子3
在空中,与游隼一起(只拍到一个翅膀)

经常鼓动村里的村民说,如果你们能够来做燕子的观察与记录,将会是一项多么好玩,多么有意义的数据。小孩子们尝试将这些记录做个定点的自然观察笔记,也是一项很了不起的记录,找个契机,一起将这项观察进行下去。(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