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又到了幼儿园小朋友的集中入园季。一位家研会闺蜜来信提问了,说,红兰老师,我昨天和我家娃提起“上幼儿园”四个字,还没说完,孩子突然就反应过来,马上开启戏精附体的模式,“哇”地一声嚎......接着,“我不去,我不去”,连哭带说唱:“我要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姑姑父舅舅舅妈……”
全家族人的称呼都喊遍——声调由高到低,一副伤心绝望得不行的样子,问“红兰老师开学了,孩子哭闹不愿上学怎么办?”
今天的红兰解读-帮你问,为你解读林恒辰院长和与金龟子同行的快乐传播者乐优优老师的智慧,来解答家研会这位闺蜜的问题。
其实啊,你不要太担心,这只是孩子“入园分离焦虑”的一个表现。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园新生入园三天内,有分离性焦虑情绪的孩子占60%以上。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新入园孩子,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情绪。分离焦虑就像一根鱼刺,欢快地横在孩子们奔向长大的路上,也像一口咽不下吐不出的浓痰,堵得家长直发憋。
过几天就开学了,帮助你打一场有准备之战,千万不要到时候措手不及哦,提前告诉你,入园分离焦虑,一般会有哪几种类型:
第一种:“戏精”型
有些宝宝的分离焦虑,取决于送他来的人是谁。
爸爸来送:干脆利落,直接把娃“扔”给老师,头也不回地就走!主角还没来得及润湿眼眶,配角就已经跑了。戏演不成也就没有分离焦虑了。
妈妈来送:刚到幼儿园,宝宝的“戏瘾”就上来了!抱着妈妈的大腿开始痛哭:“妈妈你别走,妈妈我害怕,你陪陪我。”
妈妈果断配合,摸着宝宝的头,温柔地说:“宝宝不哭,妈妈就在门口等你不走,妈妈就在这!”好不容易宝宝安抚下来,妈妈梨花带雨地一句:“宝宝,妈妈走了啊!”完蛋,这出戏又得从来一遍!
第二种:缺乏安全感型
这类宝宝到幼儿园之前,一定是“挂”在爸妈身上的,远远看去,一只只“袋鼠”兜里藏着一只“小袋鼠”。然后爸妈嘴上说着:“今天我陪你上幼儿园,你放心去和小朋友玩吧!”转眼就趁宝宝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极度敏感的宝宝,一旦发现爸妈不在了,保证嚎啕大哭:“哇啊——哇啊——哇啊,我要爸爸妈妈”。下次去幼儿园时,让宝宝从爸妈身上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种:崩溃型
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宝宝一如既往地开心快乐,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到了幼儿园门口,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就开始崩溃大哭,撕心裂肺,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或者死死搂住妈妈的脖子,紧紧挂幼儿园的门、栏杆,说什么都不愿意进幼儿园。
哭得脸红脖子粗:“妈妈不要我了,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跟妈妈在一起......老师要把我抓走了,妈妈快来救我呀!”
这三种类型都属于分离焦虑中的反抗阶段,这个阶段通常表现最为强烈,会使用哭、闹、打滚、打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接下来,会进入失望阶段,最后啊,就是超脱阶段了。
面对孩子使出浑身解数,使出了堪比琼瑶剧的演技,目的就是不想上幼儿园,那你要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呢?
乐优优老师《带你一一击破3-6岁孩子高频难题》课程中,有分享到
分离焦虑是孩子在向熟悉的人表达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情绪,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帮助孩子降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当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熟悉的家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从爸爸妈妈身边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集体当中。
对于宝宝来说,在幼儿园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时间表来进行,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洗漱,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这与家里的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很多小宝宝在家里是比较随意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而且家人也比较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连自己喝水的杯子都不认识。
所以入园前,降低孩子对陌生环境恐惧情绪,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物品,不会让孩子进入幼儿园无所适从,知道那里的游戏规则,具体怎么做呢?跟大家分享一下芒果妈妈的做法。去年,芒果准备上幼儿园,芒果妈妈说:“那会儿啊,我特别担心,每天想着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帮他提前适应。直到有一天,准备给她洗澡的时候,她说‘妈妈,你是不是换了新毛巾呀?今晚我想用你的毛巾洗可以吗?我喜欢绿色。’我突然灵光一现:对呀,可以先培养孩子对自己物品的认知和使用啊!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等。
说干就干,从那天起,每次孩子喝水的时候,我跟她说:‘看,这是你的杯子哦,只能自己用。等你上幼儿园,其他小朋友也会只用自己的杯子喝水。’芒果有点不乐意:‘妈妈不是说好东西要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吗?’我没想到她会记得要分享的事,继续说:‘芒果真是个大方的孩子。但是水杯是我们的个人物品,要讲卫生,不能给别人用,也不能用别人的哦。不然,可能病毒叔叔就会来找我们玩了。’另外,我还会邀请她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贴在自己的杯子、被单等物品上,让她对这些小事情有熟悉感。这也是乐优优老师提到的‘定制名字贴大法’。所以后来芒果上幼儿园的时候,哭闹的情况就很少。陌生变熟悉,就是孩子慢慢适应分离的过程。
第二点就是你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可能遇到的情况,可能遇到什么人,可能遇到什么事,应该怎么处理等等,这就像打预防针一样,比如在家里你扮演老师,为他上课,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课堂,最重要的是提前把老师的照片帮孩子打印出来,放在孩子床头,告诉你一个秘密,让孩子建立对老师好感的最好方式,就是提前建立熟悉感,让孩子再入园前已经通过照片天天看见这位老师,熟悉这位老师了,这是一种视觉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