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二在端本园偶遇斌同学后,我们立马建了一个同学群。一晃一年过去了,今天斌在群里说:“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游古镇”。去年偶遇的同学便纷纷响应。远嫁常州的琴同学更是激动不已,乘今年回娘家之际和老同学聚聚。于是我们相约在黎里的游客中心汇合。
午后,我第一个到游客中心,拍个照片放在群里,以便她们尽快找到相约的地方。今天天气晴朗,人们都出来走走了,老街上熙熙攘攘的。我站在古镇的宣传画下等候,一会儿,庞同学发我信息说到了。我环顾四周没有看到她,于是准备电话她。她倒是见到我了,挤过人群,来到我身边。
她告诉我,他们全家都在。她女儿要去上海玩,她不许,叫她女儿就在老街上走走好了。我说:“年轻人喜欢玩的,你这样阻止他们是否有点不妥”。她莞尔一笑说:“她女儿怀上宝宝了”。我也会心地笑了。
这时,戴同学发信息询问具体方位。我就告诉她,我和庞同学就在我拍的相片的地方。发完信息,我抬头巡视四周,见戴同学正站在游客中心旁边的黎心桥上张望。我挥手召唤,她立马飞奔过来,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分别34年来,第一次相见,太高兴了”。戴同学和张同学一起在常州读大学,她俩一直有联系。16年,戴同学,张同学,和斌相聚过。
不一会儿,斌和晓虹也来了。张发信息说,她在横扇,正在赶过来。我们告诉她,我们往母校去,她到了再联系。
我们的母校在古镇的西南。穿过游客中心旁边新建的浒经桥往西走。看着眼前面目全非的老街,我们的记忆却在脑海里沸腾。戴同学指着浒经桥说:“那是黎里最热闹的浒经路,怎么有条河了?”我说:“据黎里志上说,那里以前是一条河,那河通端本园那里的后河。”然现在把曾经的黎里交通枢纽开挖成镇志上所说的小河,确实给现代交通带来了不便。
记忆中的紫阳馆,现在改成了一个什么会所。戴同学说,我们上学时,都从紫阳馆旁边的弄堂里过来的,那样是抄近路走。那时,我们都从乡下的家里步行到镇上的,一口气走6,7里路很累的,能抄近路,就抄近路走。
现在的古戏台,原来是一个茶馆。我们读书时都到这个茶馆打开水的。那时学校不供应开水,我们住宿生都要自己打开水的。戴同学说,她带的菜不够吃,常常在这茶馆里买一点醬豆腐干。醬豆腐干是茶客的茶点,也可以当下饭菜。我说,豆腐干我不大买的,我喜欢这茶馆里的阳春面。再往西走10米路就是清风桥。传说中的黎里老虎豆,就在那桥头的。我们星期周末回家要是有多余的生活费,就买一点老虎豆解解馋。大概5分钱一个纸角包。
走到那里,东西走向的市河到底了。南北走向的一条小河成了古镇的延续,俗称北栅。我们的母校还需往南走。那里还是老样子,沿河都是民居,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油然而生。窃窃聊着的我们仿佛回到了芳华时期。
母校的大门被现在的友谊小学改建成后门了。不过原来的门柱还在,黎里农中的字样依稀还有一点痕迹。我们绕过后面,从现在的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待建的工地。再往里走,一座3层教学楼兀自静静的站里着。我们曾经的学校荡然无存了,我们只好在回忆中寻找原来的影子。
从学校出来, 回到老街,我们便找了一个茶馆喝茶休息。
边喝茶,边畅聊当年的种种。在我们坐着聊天时,戴同学站在一边做跑步热身操。她一边做操,一边给我们讲她做的动作的作用。她说,跑步前一定要做热身运动,调节各个部位的肌肉,以及四肢的关节。做完热身操,她脱下了裙子和外衣,只穿专业的跑步内衣。晓红一个劲的说,只穿这么一点点要冻死了。她说,她最冷的天也穿这么一点点,习惯了。她要我们在这里等她,她从这里往拦桥方向跑,绕拦桥公园一圈,跑回来,大约5公里,半小时后,她就回来了。
讲真的,我们都自叹岁月不饶人,时间这把杀猪刀好像不曾给戴同学留下痕迹。她轻盈,矫健如二八少女。一会儿如飞燕一般进来了。虽然额头汗水灵灵,她仍然安然自若。我想我沿着拦桥公园走一圈也会气喘吁吁的。回来后,她喝完了杯子里的茶,就开始做跑步后的放松运动。她说,跑步要脚尖着地,步子不能太大,膝盖太高,还给我们做示范动作。我们饶有兴趣地听她津津有味的讲解。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到位,像一个专业的运动员一样。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下午5点了。虽然意犹未尽,但不得不告别。
同学情,忆当年,再回首,道珍重。这是戴同学发微信圈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