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自秦统一华夏以来,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408个大大小小的皇帝,而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屈指可数,秦王嬴政当算一位,这不是我说的,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其《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明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秦始皇,执政36载,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但秦朝集团统治短暂,仅仅经历两届,便被小秦始皇三岁的刘邦给替代了,因此留下来的信史极少,有关这位千古一帝的相貌、身高等纪录也仅能从《史记》上探究一二。
在古代,只要是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帝王一般都相貌不凡,天生异相。
那么,秦始皇的相貌会有多尊贵呢?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秦始皇,“蜂准”,也就是蜂(丰、峰)隆的准头,是个大鼻子头,郭沫若先生认为是“马鞍鼻”;“长目”,长长的眼睛,因为繁体字“长”(長)与“马”(馬)很像,郭沫若先生认为应该是翻录时出现的笔误,应为“马目”,像马凸起的眼睛;“鸷鸟膺”,挺起的胸脯像凶猛的鸷鸟;“豺声”,说话声音低沉,像豺狼,也就是传说中的“鹰视狼顾”,少恩德而多虎狼之心,地位低时,姿态很低,一旦得志,便会猖狂。
同样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也曾写信告诫好朋友文中,赶紧逃跑,否则下场很惨,对越王勾践的评价,如出一辙,“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可见,秦始皇与越王勾践有一个共同的相貌特征,就是像猛禽,这在东汉王充所著《论衡》等古代骨相学上,被认为是敏锐,凶狠,暴戾的面相。
这一句话出自秦王政时期的国尉缭之口,国尉缭本是魏国大梁人,战国兵家人物,据说是鬼谷子的弟子。此人精通面相,入秦之后,第一面见到秦王政就得出了以上断言。正因为他看出嬴政是一个薄情而寡恩的人,所以几次要逃离秦国,但都被嬴政抓住,嬴政要杀掉他,多亏李斯求情,随后在李斯的劝说下,尉缭在秦国做了国尉,被人称为尉缭。
而秦始皇“挚鸟膺”的面相特征还被郭沫若先生结合“豺声”,推测其幼时患有软骨症,被支气管炎折磨。
郭沫若对秦始皇的整体评价是体弱多病,心理扭曲,凶狠暴虐的。
但这一观点,历史学家翦伯赞并不认可。
史书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绝美而善舞”,因为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是出名的美人,翦伯赞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论证: 假如他多少有些母亲的遗传,他应该是一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
而且战国时期,没有严格的君主传位制度,此时秦国传位只靠一点,就是“择勇猛者立之”。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出土的秦兵马俑塑像,也能对秦始皇的相貌有所认知。
如果秦始皇真如郭沫若先生《十批判书》所言丑陋又残疾,那36岁的刘邦亲眼目睹39岁的秦始皇出巡时,怎会发出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是!
而且根据宋代《太平御览》记载:“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宋代一尺为31.2厘米,再乘以8.6,为268cm,比226的姚明还高,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但如果按照秦的一尺等于23.1厘米,那么秦始皇的身高应为198.66cm,比现在一般的关中大汉还高,考虑到出土的秦兵马俑塑像平均身高185cm,将军俑最高身高195cm,所以秦始皇身高198cm这个数据是比较可信的。
那么这一句话中的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蜂准”,自唐代就开始通行的《史记•三家注》集解中说:“蜂,一作‘隆’,蜂,虿也,高鼻也。” 准,鼻也,蜂准的意思就是嬴政长着高鼻梁,大准头,在相学里是为富贵之相。

长目也叫河目,是相学中的专用术语,说的是眼型细长。挚鸟一般用来指凶猛的鹰隼,挚鸟膺就是说嬴政站立的时候,像凶猛的鹰隼一样立于万仞之上,傲视万物,气势非凡。豺声就是狼叫的意思,相术上有狼顾豺声的格局,狼顾就是像狼一样,走路的时候低头而行,而且喜欢不时的回头张望,具有这种相貌的人心机特别重,阴毒异常。
挚鸟膺,豺声,拥有这两种相貌特征的人野心很大,城府很深,手段凶狠,薄情寡恩,必能成为威震一方的枭雄,跟随着这样的主子,一定要小心谨慎,事事顺从,如若不然,下场会很惨。白起和吕不韦就是很好的例子,无论功劳再大,一旦不合秦王嬴政的意,结局都难逃一死。
《秦始皇本纪》是最早记载秦始皇相貌的书籍,在宋代《太平御览》中关于秦始皇的相貌的记录也大同小异:“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准,长八尺六寸,大七围。”日角是指额头中间部分骨头隆起,形状如日字,又叫伏羲骨,这种相貌是典型的天子帝王之相。

秦始皇的相貌归结下来下就是虎口日角,大眼长目,鼻子英挺富态,身高接近九尺,有着典型的天子之相,他站立着像雄鹰一样俯视万物,走起路来像狼一样深不可测,这种相貌的人顺着昌,逆者亡,生下来就是皇帝命,是注定要一统天下,成为千古一帝,建立不世伟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