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突然一个小视频刷爆了我的微信群,我在总共4个不同的群里几乎同时看到了同一个视频。据说,是发生在青岛。视频中,一位男子骑着踏板车,一个小孩子(比车把就高一些,估计年龄也就三岁?)直接站在踏板上,被四个交警团团围住,应该是在行驶过程中因违规被交警拦下。开始的时候声音很小,男子说了一句(带着新疆口音):别人都可以走,为什么我不能走?随后男子下车与交警发生冲突,被交警控制住。孩子在旁边大声哭叫。路人出来调解,提到无证驾驶,建议让男子赶紧认错。男子被带走,交警回身把孩子也一块儿带走。视频就此结束。
视频发出来后,群里讨论很热烈。有说交警执法行为比较粗暴的,看起来这么吓人;有说这样执法会不会吓着孩子,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也有说调解的大姐人不错,热心肠;也有说男子身为父亲,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反而以孩子为借口公然违法,最后受到惩罚也是理所当然。
最后,奇异的事情发生了,4个群里最后讨论的结果居然达成了一致,大多数人认为交警的执法过程中并无太多可以指责的地方,视频中的男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可能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负第一位的责任。第一,男子违规在先,交警要求其纠正是合法合规的;第二,交警的执法过程虽然看起来比较粗暴,但是男子动手在先,交警执法程序上并无错误;第三,在视频中隐约出现的片段能看出来,有一位交警把哭喊的孩子抱到了路边,给孩子捡回了玩具,而且是蹲下身子在陪伴孩子。这一细节,让这一火爆的执法过程增加了很多的温情与关怀。
当道德、伦理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以谁为准?
当然是法律最先。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所以,这个小视频引起的讨论,最终达成这样一致的意见,也是这种意识的体现吧。
当我们遵纪守法时,法律就限制不到我们;当我们遵循伦理与道德时,道德就审判不了我们。
这是我对“自律即自由”的最简单的理解。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一定是在框架内的自律才能享受到的权利。
自律,并不只针对青壮年人群。孩子,老人,一样要遵循自律的框架。年龄与弱小,并不是不自律的天然借口,更不是同行者不自律的借口。
诚然,我们并不能要求一位婴儿在饥饿时不要发出哭声,我们却可以想办法去安抚一个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的3、4岁的孩子。
我们并不能要求一个孩子无师自通地去理解规则、遵守规则,但我们会期待他(她)的父母教给他(她)这些规则和遵守规则。当我们的期待被满足时,其实我们也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容忍“熊孩子”的。“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熊家长,而“熊家长”才是我们不能容忍“熊孩子”的理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听起来就很自由,很美。
但我们千万别忘了,鱼是在海里跃的,鸟是在天上飞的。
自律,才有自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