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收藏,大家脑海里不由的就会浮现出那些在博物馆被精心收藏、拍卖场上被标上多少万亿元的稀世珍宝。
确实,客观而言,只有像马未都、刘銮雄这样的大富豪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为了存放藏品,一个在上海中心大厦办了个“观复博物馆”和中国最深的地下私人保管库“观复宝库”,一个在2004年斥资3.6亿元购买了香港白加时道的四栋别墅。这些地方,存放的基本都是价值达百亿以上的稀世珍宝。而且他们的收藏,不是为了炫富和升值,就是出于单纯的喜欢。太超脱了,我们普通老百姓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就我看来,不管出于捡漏升值、跟风炫富,还是单纯的就是喜欢,或二者皆有之,只要对收藏品心存热爱,并愿为之花费时间和金钱,就算是一名收藏爱好者。
我的收藏之路,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至今28年了。那时,同班好友安杰见我很喜欢那些稀奇的东西,就送了一些他去放牛时发现的水晶石和化石给我。水晶石的晶莹剔透、整齐的棱角,雨后放在地上,阳光一照,一个个七彩闪亮的,漂亮极了。这在物质精神条件都极其匮乏的农村、1991年,一下就把我年少的心俘虏了。另外安杰送的化石,主要是一些贝壳、珊瑚化石。那时在农村,基本没有玩具的概念,都是跟着大哥哥大姐姐自己做竹筒枪、弹弓、纸牌玩。所以那些造型统一的奇异石子,一下也成为了自己衷爱的“玩具”。平时有空,我就去安杰发现化石和水晶石的地方自己找。就这样,我的“穷藏”之路就从问亲友要和自己到野外找石头开始了。
到了初二,因为父母远在广东打工,家里兄弟姐妹们的生活费都是我和姐姐管,手头上有了一点自主的空间。于是在1994年的一个夏天,我第一次到了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柳州五一龙城路口的古玩马路市场。在那里,我看到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老物品——各种民国和解放初的人民币、前后1000-2000年的各朝铜钱、大本大本的集邮册、各种造型漂亮的铜器、精致的玉器、高贵的瓷器……让原来懵懵懂懂的我,一下视野清晰、开阔起来,原来收藏那么丰富多彩。不过我知道自己的财力,我的第一次“淘宝”就买了几个清朝铜币,主要以看为主。
这次逛古玩市场,让我第一次对收藏品有了类别的概念,也初步对收藏品市场有了个感性的认知,知道其他人平时主要收藏什么。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开始有意识的留意身边的这些老物品。如果别人有多的,我就试着问他是否可以给一些多余的给我。如果便宜,实在不行我就用零花钱买。同时,柳州的五一龙城路口、桂平市博物馆的门前地摊,成了我中学期间经常光顾的地方。2002年初,在我大学毕业前后,我通过问亲友和用零花钱买,初步实现了化石、铜币、外国硬币、老银元银毫、50-90年代邮票等主题收藏。
2002-2006年,由于初入职场和职业转型,工作整天处于加班加点的状态,收藏这个爱好被暂时搁置起来,深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直到2007年搬进了自己的新家,我才又恢复自己喜爱的收藏。当时我在合富辉煌已升任“项目策划经理”,负责的项目也销售火爆,手头相对宽裕许多。于是,南宁园湖路的花鸟市场和对面加油站旁的地摊市场,成了我周末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那里,我经常一呆就是一个上午或大半个下午。收藏的品种慢慢扩大到军用品、连环画、线装书、粮票、民用军用电话、各种老证件等等,品类相对较杂。当时认识我的前辈,曾委婉的让我找一两个主题进行“精藏”。但我仍乐此不疲,因为我对这些有点年头的老物品都很喜欢,而且我的志向是想通过收藏去再现广西1840—1990年的日常生活场景,最好是自己也开个私人“广西民俗博物馆”。因此,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后,我开始慢慢对自己的藏品进行分类管理,争取藏品尽可能的系列化、主题化。
由于经济有限,而自己的爱好又实在广泛,为避免收藏对生活的干扰,我主动给自己设限——400元以上的慎买、800元以上的暂不考虑。同时,为降低成本,我开始在市场上寻找一些价格合适、供应保证的中间人,常期定期光顾。根据自己的甄选,我慢慢和南宁园林局的陆叔、搬家公司刘哥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他们那里,我学习到不少收藏知识,也淘到许多价格较低的藏品,有些甚至是他们自己收藏的精品。
同时,我还经常利用出差、回乡探亲等机会,到各地二手市场、地摊或亲戚家,或问或买的淘了一批民国到解放初的老物品。
2009—2015年,我进了柳州一家房企公司。那里距市区30多公里,回来很不方便。为淘到自己心仪的“宝贝”,我开始在网站上淘。由于平台覆盖面广,全国各地的老物品都有,询价、选择空间也更大。但不足的是,假货多、骗子多,宣传与实际的物品出入大。刚开始,我也吃了几次亏,慢慢的我积累出了一些经验。比如贵的、没把握的,一定私聊,要对方拍实体照片过来,作为自己购买的证据。
随着全民收藏热潮的到来,2013年起,许多热钱开始大肆进入收藏领域,把各种热点收藏品的价格拔得虚高。于是,我慢慢的就退出这些网络平台,还是走我“穷藏”的路子,有合适的就淘,没合适的就停下,绝不让收藏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毕竟,收藏只是一种爱好,生活才是重点。
收藏了28年,林林总总的,自己也收了十几个主题。闲时,找出自己喜欢的主题藏品翻翻看看,或是维护保养一下,也自得其乐。有时,看不懂的或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的,我就自己上网查,问问行内的前辈。慢慢的,自己也由收藏小白熬成了小学生,也算人生的一大收获!
有时,朋友问我,买了那么多东西,哪件是你最喜欢的?现在市值多少了?
说真的,直到现在,我也没发现我自己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最多是比较喜欢某个主题,例如连环画。也许,我喜欢的是收藏过程的那种探寻、发掘和喜悦,或者单纯的就是喜欢这些藏品背后的文化和故事。
其次,我从没盘算过自己的藏品现在价值多少,涨了多少。我的藏品多,但缺少精品,我图的就是一个广和量字,再讲究质,就远非我们平民百姓所能承受的。
再次,我对有年头的老物件,总是零抵抗力。有时不买,光看看、研究一下也是件很高兴的事情。所以,每当亲友送我他们不要的老物品,我不管价值几何,总能乐呵乐呵一两天,整一个最好哄的收藏“穷小子”!
有时想想自己这28年的收藏史,感觉很佛性,能就淘,没钱或淘不了也不勉强,但又很执着,历经多年仍热情不减,一切随心。同时心思简单,就是喜欢,从不寄托太多不必要的东西,徒增烦恼!
人生已过半,希望自己的下半生依旧如此。加油,快乐的“收藏穷小子”!
陈积培
2019年5月22日写于柳州出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