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中米”的典故

前面唠唠叨叨说了一堆“送中米”的习俗,今天唠一下“送中米”是怎么来的。

想必很多地方都是办“满月酒”,“百岁宴”的,“送中米”也不知道占比有多少。

“满月酒”和“百岁宴”,望名生义,一看就知道主角是孩子,但“送中米”不同,主角是孩子妈。

其实,说起来,还是有点心酸的。

当然,我说的是我们这边流传下来的,山东这么大,其他地方的,我也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在早些年,女性是相当相当相当没有地位的,重男轻女几乎是全民性的,一个女人,从出生就是个“赔钱货”,是迟早要进别人家门的,为别人家服务的。

但进了别人家门就是那家的人了吗?不是的,在婆家也是个外人,进门就要伺候公婆,里外干活,家里男人有弟妹的,要尽心照顾,是这个家里吃苦最多却最没有资格享受的人。

怀孕了不能矫情,该干啥还得干啥,生了娃,不代表就会得到优待,因为多了一张嘴,因为产妇要吃得有营养,这时候,家庭条件不富裕甚至说是贫困的人家,产妇就算不被刻意虐待,也会8营养跟不上。

而且,并不是所有产妇都能生完孩子腰带一扎就能下地干活的,多数产妇都身体虚弱,要吃得好,还不能干活,婆家的脸色就不好看了。

于是,就有了“送中米”。

娘家来“送中米”有两个因素。

一:怕自己家闺女吃不好受苦,于是,米面油蛋,尽自己家最大的能力给闺女去送口粮,让闺女这段时间过得舒服一些。

二:觉得给亲家添麻烦了。这个真的就是很卑微了,一个女孩子,嫁到婆家去,为婆家添丁进口,还要被嫌弃吃得多,要被嫌弃不干活,还要娘家低声下气送东西来,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当然, 这多数都是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普通老百姓过得都是没钱没粮的日子,加上女性地位低下,所以,啥都不能干的产妇,就成了家里最不受待见的那个人。

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送中米”的初衷也就慢慢变了,谁家还缺那点吃的呢(不排除有些不是人的到现在还不把儿媳妇当回事),这时候,“送中米”就成了给产妇和新生儿送祝福的仪式了。

好了,唠叨完毕,你们那边都是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3,281评论 0 5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1,902评论 0 3
  • 似乎最近一直都在路上,每次出来走的时候感受都会很不一样。 1、感恩一直遇到好心人,很幸运。在路上总是...
    时间里的花Lily阅读 1,348评论 0 1
  • 1、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冒号后面是要写上一定的内容的(新手容易遗忘这一点); 缩...
    庵下桃花仙阅读 512评论 0 1
  •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移动工具 【V...
    墨雅丫阅读 5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