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牵动着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4.8%,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 2022 年对全国 24758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焦虑和抑郁是我国青少年最为突出的两种情绪健康问题。焦虑、抑郁的青少年比 2020 年调查结果有所增加,且呈低龄化趋势,检出率分别达 31.3%、17.9%。
数字触目惊心,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痛苦挣扎的孩子和家长。
报告显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家庭、睡眠、运动、对手机过度依赖或手机成瘾等。
也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包括遗传、孕期卫生及生理疾病等生理因素,二是包括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等社会环境因素,
其中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防范于未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呢?
我谈一下我这两年的做法。
第一、营造宽松健康的班级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自己仅仅定位成班级的管理者,这样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要做班级文化的引领者,班级制度的设计者,班级活动的策划者,还要做学生成长的指导师,家庭教育的智囊团。
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教育的规律。用我们的仁爱之心、专业能力、人格魅力、教育定力去影响影响学生。
教育定力,就是我们要有耐心,不能过于看重成绩,特别不能把学生当作我们取得成绩的工具。班主任心态好,不焦虑,有利于营造宽松健康的班级氛围,缓解学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有效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班级文化中要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刺激,比如一些强化竞争的标语,宣传栏。我们的教室里面,只有八个字:“努力放光,互相照亮”,这是我们的班训。
第二、对学生进行学法、交友等指导
学习压力和交友障碍是造成学生心里出现问题的两个要素。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不得法,学习习惯差的问题,我们会:
1.举行经验交流会,让总成绩、单科成绩优异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在班里为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经验。
2.开展“观察学霸的一天”活动,发现学霸学习的秘诀,并合理地借鉴。
3.开展学法指导主题班会,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复习、写作业、做总结、利用时间等。
针对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没朋友,部分学生性格外向没边界感缺少沟通技巧经常和同学吵架等问题,我们采用了一对一单独指导的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技巧。
并且在班里开展“我有一个好朋友”“夸夸我的好朋友”等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伙伴。
第三、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第五、提高自习课的学习效率,控制作业总量,建立作业熔断机制,保证学生的睡眠
第六、给学生创造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
第七、给家长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第八、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