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 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前两天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就业务承揽与承制部门如何划分比例问题发生的争执如出一辙:
在总经理提出37分的提议后,财务马上否决,并给出专业测算提出要55分。
总经理不悦:“那是你以为”!
财务回敬:“那你怎么说就怎么做吧”。
两人不欢而散。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陷入因习惯性防卫带来的情绪中:
1、总经理的提议被否定后发动了习惯性防卫,并用“那是你以为”进攻。
2、财务的动机和专业都没问题。但在被进攻后不知不觉也启动了习惯性防卫。改用逃避而不再启发自我智慧来继续解决眼前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习惯性防卫非常多。习惯性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存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并不知不觉地阻碍我们成长。
那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什么呢?
害怕暴露内心想法。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害怕别人发现它的错误。然而习惯性防卫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
1、建立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观点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2、区分“我”和“我的观点”。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要避免习惯性防卫,我们应当:
1、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2、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