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旅
第100天:《论语》中的学(31)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就不会顽固不化。要恪守忠诚守信的道德,不要同道德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重:庄重、自持。学则不固:意思是学习了就不会顽固不化。主忠信:以忠信为主。无: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过:过错、过失。惮(dàn):害怕、畏惧。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认真学习,学习了才不会顽固不化。君子还要慎重交友,还要有过则勿惮改的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把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联系了起来,对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个人内心端正庄严,会反映到气质容颜上来,神态庄重威严、大方得体,就会使人感到稳重可靠,人们自然会加以敬重、信赖。反之,一个人倘若容仪不修,散漫随意,举止轻浮,人们也就会随意待他。故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要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要正确对待,不逃避掩饰,勇敢地加以改正。
这章,孔子指出君子的修为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