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习作训练:写出你的心里话。训练过程由“认识心里话”到“心里话写给谁”的确定,再到“心里话怎么写”,然后“写出心里话”,补充“心里话书写形式”……大部分孩子的习作真诚、感人肺腑,尤其是刘小贝,他的文字第一次突破假大空,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读者,面对写作……虽然力度深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但是终于冲破了假大空的束缚,这真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很欢喜。
于我而言,写作中总在探求新方法新技巧,力求有新突破;可于学生而言,恐怕写作内容的获得比技巧更重要,尤其是年级低段的学生,他们缺乏的应该是对生活的敏感性,或者是敏感之后的及时保存,需要提取时的头脑有效再现。所以,作为教师,努力的方向该是学生薄弱处(学情),加以补充进一步强化,至少写作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不能混乱,否则孩子学习、掌握过程中就会在难易方面感觉像过山车,这必然不利于他们对写作的喜欢。可是,与他们短暂的相处,还充满着不确定性因素,让我如何最大限度地对他们有帮助呢?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身边的这些家长心中的写作优等生,需要我给予他们的就只是技能技巧,对于材料——米的获取,自然有他们自己的专职老师指导。这几节课的尝试才发现事实并非预想:大部分孩子不懂如何在生活中选“米”,更不要奢望他们选取“优质米”,这样,自然就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了,他们作文题目拿到手,只能咬着笔无从下手,到交卷时胡编乱造一通,连自己都没兴致去看,如何打动读者?
看来,教育权威部门要求的备课三要素真是缺一不可,具体到写作教学的准备,写作内容比写作方法更关键,因为这是起点,方法它是途径,两者顺序颠倒,到达终点的速度就会受到影响。
写下这样的心里话,希望对自己以后的教学起到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