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情,尽量都是要靠自己的

今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许多事情,尽量都靠自己。我们在进入社会之前,被这样一条教条规训过:就是要多请教长辈意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整合各方面能调动的信息资源。

是的,这是没错的,但这一切前提的基础是,你有owner意识。自己画出草稿-一稿-二稿,有了大致的轮廓,去寻求一些细节上的意见,可以。但不是把自己对生活的抉择权让渡给他人,直接让别人帮你做选择,“伸手式”地索取帮助,既让人看不到诚意,同时,对于自我能力的锻炼,是非常不利的。

我想我之所以遇到问题以后,总是去问这问那,自己内心没个准头,还来自于成长环境,我爹确实是比较包办主义和唯成绩论的。这让小时候的我就缺少了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责任也自己收获快乐的锻炼的能力。所以和大部分中国小孩比起来,我的选择能力是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同样的,因为包办主义和唯成绩论,我的逆商也很差,抗挫折能力非常不足,一遇到问题就能把自己击碎了。

我浏览了一下知乎,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总结了一下逆商低的原因:

①表扬而非鼓励的教养方式。一昧的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认可上瘾机制,做事情更看重别人的认可而非享受事情本身,甚至为了别人的认可失去了自己活着的乐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上一份工作中,接触到正面管教,也有讲解这个内容)而鼓励的方式,是让孩子认可自己的努力/并非结果,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做到一定程度的东西。

②完美主义和“认可上瘾机制”,我观察到很多高分的学生或者要强的孩子,总有这样一副画面,比如当这个孩子学不会画画的时候,她可能焦躁地学习一两下,发现自己不会之后越来越着急,最后索性就不学画画了,转而变成攻击。这种攻击的对象有多种,一种是攻击画画这件事情,认为它毫无乐趣可言,另一种是攻击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因为对于她来说,不会画画这件事情,就意味着全能的那个自己“死掉”,而自己死掉这件事情令人焦虑,所以只能转而攻击,画画是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意识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有限的,人也并不是完美和全能的,孩子反而能全身地投入到画画这件事情中,她不会觉得画画是件挑战,而是转而寻求画画过程中的乐趣。我想,放在我的英语学习当中,道理也是相同的。当我发现我一时半会学不会英语,我就全然毁灭英语学习这件事情。

今天找工作的事情,让我明白。许多事情,是要靠自己的,你已经成年了,可以做自己的父母,什么教养方式不对,你就自己改掉它,自己给自己耐心去成长。

①放弃认可上瘾机制,做一件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而是自己做这件事情达成后的快乐,和做这件事情过程中的妙趣横生,如何斗智斗勇。生活也一样,是活给自己舒服用的,而非给别人看的。

②放弃完美主义和全能的自己,知道人的主观努力是有限的,尽人事,听天命。

③不要在心理层面上依赖别人≠把所有人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不要二极管思维。诚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也是互利的,所以他们如何表现取决于他们自己,我们不需要通过太多的情绪消耗来“强迫”别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在某些情境下需要这么做),自己要有主见,自己做选择,出错以后也不要怪别人,甩锅。

另外,你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但也不需要背负太多包袱。人生这场蓝图,如果你对每一个落笔都无比谨慎,追求完美,那你可能走得很痛苦。该潇洒的时候,还是要适度潇洒,玩得开心,最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