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之一百三十五:统括修辞(百科)

统括,汉语词语,指总括、概括事物的全体或总体。该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魏书·封轨传》中"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即为其早期用例。明代王守仁《传习录》有"包罗统括"的表述,冯自由在《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中则以"统括称之"界定历史时期。现代学术研究将统括词纳入语义场分析,强调其古代汉语中统称功能的演变规律。在法律文书和国际事务中,统括性术语用于简化表述,如"统括决议"处理综合事务……。

统括修辞,就是由抽取原词语各部分中共有的"字"或"词",再标以与项数相同的数字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统括的作用是:能使语言简洁,收到活泼、生动、形象的效果。

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侠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孔子以"三乐"的统括形式,概括出"朴素、忠厚、友爱"和"贪图享乐,放纵奢侈"的两种根本不同的生活态度,加以对照,并在篇末大分别以"益矣""损矣"二字表明观点,给人不尽的启示,那叮咛告诫的语气,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统括可以分为尾字统括首字统括两种类型。

尾字统括:抽取原词语最后一个字组成数字词语。

(1)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代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鲁迅《言论自由的界限》)【通过取尾组成"三明",同时运用谐音和另一词语"三民主义"暗合,达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2)如果再搞清队,查三怪--怪人、怪事、怪现象,就要为你设立专案。(王蒙《风筝飘带》)【先概括,往往给人留下悬念,然后解释清楚,这样既使语言简洁明快,又使语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我以为做到以下"三勤"尤为必要:勤观察---放好心理预测:勤引导--灵活的教育方法:勤督导--防止反复的心理准备备。(吴振峰《我做班主任的思想方法》)【作者运用统括修辞手法总结了班主任工作的三项经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便于记忆。】

(二)首字统括:抽取原词语第一个字组成数字词语。

(4)老金猛地啜下一口洋酒,大有感慨地说:"小焦,我不是变了。是看开了,看穿了,看透了!这就是我今天的三看主义!那些年,真傻,真傻,也太傻了!"(高尔品《靓女》)【通过取第一个字组成"三看主义",既是主人公世界观的概括,又是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发泄。作者运用统括修辞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在改革大潮中无所适从、消极颓丧的人物形象。】

(5)通过大打整顿交通秩序的人民战争,基本上做到了"五马进厩"。(《整顿交通的几条规定》)【"五马"是指马路堆物、马路搭建、马路设摊、马路堆垃圾、马路停车。采用抽取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组成了"五马",利用谐音把它们拟为家畜的"马",然后以拈连手法,用"牵马进厩"的动作代替对这些些妨碍城市交通之物处置,读来新鲜、生动、活泼。】

6我们结合厂里提出的爱厂、爱车、爱岗的"三爱"教育,结合车间的实际,提出了我是主人,以我为主,我为下道工序负责的"三我"精神。(陈鹰《主人的证明-第一汽车制造厂"自控"管理巡访录》)【"三爱"教育和"三我"精神,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成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经验,复杂的内容用简洁的统括的形式加以概括,十分便于宣传、推广、应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