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昨天我们解决了“没话说”这个大问题。
运用人类学家的思维,我们可以从整体性思维、客位视角、主位视角去思考。
这样,当我们看到再普通的一件事时,也可以说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在有了这么多的素材之后,有些人可能很开心,急匆匆地想把它们都说完,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研究论文《奇妙的数字7±2》中的观点,人脑通常无法在短期内记住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多数人最多只能记住5个。
也就是说,即使你有100个观点想说,但事实上你可能只能说好3-5个,因为你的听众们也只能接受这么多。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众多素材中确定你的主题。
在确定主题后,我们还需要根据主题确定中心思想,最后要整理出内容框架。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言之有理”,也就是如何把你要说的话更有条理、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如果你此刻需要当众说话,而你有许多不同的话题可以说,你一般会选择说什么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选我能说好的。
对,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不过不要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你的受众想听什么主题,能听懂什么。
如果面对的是不了解你的受众,即使你和他们说了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内容,他们也可能听不下去。
甚至还会怀疑你的诚意,想到“这家伙在说什么鬼?”。
嗯嗯,有时听到别人一直说些我听不懂的东西,会觉得这种人真讨厌。
那要如何分析听众来确定主题呢?下面的课文,会给你答案。
№.1 如何分析听众?
已阅读
我们在第一天讲过,当众说话与演讲是有目标的,也许是为了传递信息,进行印象管理,或者是为了说服对方,促使他们做出行动。
听众就像顾客,只不过你要推销的是自己的观点。为了让对方更愿意买你的观点,我们就要像销售去分析顾客的心理、喜好、收入水平等因素一样,我们也同样可以这样对听众进行分析:
1.他们是谁?
我们首先要根据听众的特征,来确定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范围。如果对方是老人,我们可以多聊聊养生、健康;如果对方是青中年人,可以聊工作、旅游;如果是广东人,可以聊当地的美食等等。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年龄、性别、地区、经济水平、职业等角度去分析听众的喜好,因为从概率上看,大部分人都是符合主流认识的。在统计学上来说这些角度称为“人口统计特征”。
2.他们能听懂吗?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知识的诅咒”,意思是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知道什么,就认为别人也应该会知道,就很容易说出别人根本听不懂的东西。这是因为不同人的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电视剧《欢乐颂》中,两对情侣(小曲和赵医生,安迪和奇点)一起打牌,当安迪说:“亲爱的麦克白夫人,你的手也不干净啊”,小曲根本不知道“麦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亚的名作《麦克白》中的角色,所以这话她压根没听懂,也没接上。如果从安迪的角度去看,她其实是没有确认在场所有人都能懂的。
因此,我们要大概了解听众的知识背景,可以通过他们的学历、行业、兴趣爱好来推断,以此来确认对方能不能听得懂你的话。
3.他们想不想听?
听众的兴趣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之所以会对某件事产生兴趣,是因为它或多或少与自己有联系。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希望听完后,自己是有收获的,内容要么是有用的,要么是有趣的,要么是新颖的。所以你可以在准备前问自己:这个话题能给听众收获吗?
如果你在准备一场与工作有关的公开演讲,主题可能已经定了,比如展示新产品、汇报工作业绩,因为听众本身就对你的主题带有一定的期待和兴趣,所以不必过于担心受众的兴趣问题。
总之,分析听众的最关键之处,是了解他们想听的、能听懂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话题素材中确定主题。
—— 理论来源 ——
《演讲的艺术》
[美] Stephen E.Lucas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分析听众的确很重要,不过在社交场合,如果时间紧张,我们可以从一些话题中,快速选择。
主要有两种,一是个人见闻,二是社会时事。
说自己的经历是比较容易的,我们闹过的笑话,我们的职业中一些外人不知道的内情都是很好的话题。
谈谈最近看的电影和书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聊聊《战狼2》,聊聊《银翼杀手2049》。
但是如果你不想聊自己,那么社会时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轰动美国电影界的丑闻——好莱坞巨头哈维·韦恩斯坦被爆曾性侵多位女明星。
新闻消息在我们平时刷微信和微博,看电视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获得,话题性也强。
选好主题之后,我们就完成了第一步。
不过,如果你只有主题,而没有中心思想的话,你的说话和演讲可能只让别人记得一两个关键词。
也就是说,主题不等于中心思想,主题只是关键词,比如“逃生培训”是一个主题,而“急救、逃生培训应该作为学校的必修课”才是一个中心思想。
一定要注意,我们要让受众记住的,不是你的主题,而是中心思想。
所以,中心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能概括你说话内容的一句话。
要注意的是,这句中心思想的表述一定要具体,要有具体的观念和思想,或者行动、步骤等。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晴子的工作汇报,如果让你提炼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你觉得是什么?
我的感觉是,晴子联系了两个小区,进度还可以。
想一下,如果你是晴子,你希望主管对你的工作汇报是这个印象吗?
晴子一开始其实强调了她建议选A小区,理由也很充分,但在最后总结时,她只说了一句“工作进度还可以”。
如果她想争取主管的支持,让客户增加预算,获得更好的销售情况,那这句“工作进度还可以”显然是非常不合格的。
而应该说:在考察A、B两个小区后,我认为A小区更适合,但要再沟通一下预算问题。
修改后的内容变得具体、有结论和有方向,听众能感受到晴子的确定的观点。
试想如果你是晴子,你希望主管和同事们听完你的工作汇报后,记得修改前的版本还是修改后的呢?
当然是希望主管能帮我解决一下客户的预算问题。
没错,它之所以更靠谱,更容易被记住,是因为它的表述中有具体的行为、步骤或者流程,而且措辞明确。
当众说话和演讲时,要记住自己的中心思想并不难,毕竟它也只短短的三两句话。不过, 要记得全部内容就有点难了。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比较轻松地记住全部内容呢?
那就是找到内容的主线,也就是对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确定表达框架。
而且,如果内容没有明显的逻辑线索,你很可能会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导致忘词,或者漏说一些重要的点。
另外,这还能让受众能轻松地顺着你的逻辑线索听下去,不会有跳脱的感觉。
要对说话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确定表达框架,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却实用的方法——金字塔原理。
简单来说,金字塔原理就是我们小学作文课上,老师总是提到的“总分”结构。金字塔结构,由不同层级的论点和论据组成,层层递进。
金字塔的顶端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终极论点)下一级是2-5个论据,论据本身也可以看作论点,被再下一级的2-5个论据支持……这样延伸下去,就会形成一个金字塔的样子。
在使用金字塔时,我们要注意两个原则:
1.从纵向看,任意一级的思想必须是对下级思想的概括,下级则是对上级的解释和支持。
2.从横向看,每一级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范畴,而且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起来。
常见的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过去、现在、未来;
2)空间顺序:北京、上海、广州;
3)重要性顺序:高、中、轻。
总之,金字塔结构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在搭建它时,一定要注意纵向的概括,和横向的逻辑顺序,缺一不可。
—— 理论来源 ——
《金字塔原理》
[美] Barbara Minto
南海出版社
现在我们来做个选择题,看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金字塔原理吧。
下面是一个关于空巢老人的问题,中心思想是“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方案”。
B.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是导致空巢老人数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C.老人自身可以发挥余热,开阔视野,和外界加强交流。
D.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无法避免的。
根据金字塔原理,上图的X处应该填写什么?
C.老人自身可以发挥余热,开阔视野,和外界加强交流。
答对啦。
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下面的三个论点应该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方案。
A和D是对空巢老人问题的描述,B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只有C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方案。
做完这个选择题,你现在应该了解在构建金字塔时,纵向和横向要点。
通过金字塔原理,我们现在就确定了表达的基本框架。
这个框架的第一行是中心思想,然后依次是各级论点和论据。
所以,我们在当众说话与演讲时,要先说中心思想,再说论点和论据。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看看,如何在当众说话时运用金字塔原理。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为了强调中心思想,除了在一开始重点说明,结尾时也要再次强调。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看看,如何在当众说话时运用金字塔原理。
我们看到,豆豆在讲房价问题时,运用的金字塔原理很简单。
在表达时,她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了中心思想,中间则是三个论点。
在《金字塔原理》的阅读课文中,我们知道论点可以有2-5个,不过,如果你想让别人更容易记住你的内容的话,最好只说3个论点。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