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这个词,第一次在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我深深地记忆。他描写人物特点非常细腻,“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便使我脑海里闪现出镜吾先生的模样,这样的描写既简单又形象。“他本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他的先生的品德,肃然起敬。“先生,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这段对话,让我十分惊讶鲁迅先生的记忆力,将儿时还原的如此逼真,怎么能不钦佩他的文章呢。“人都到哪里去了?读书!”鲁迅对先生的严厉一直是尊敬和惧怕的,知道这里都能感觉出镜吾先生致学的严格和忘我。通过一个人物描写,我发现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情有义,后来看他的很多作品,这样的相似无处不在,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更让我毕生欣赏和阅读。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探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约11岁时,鲁迅被送入三味书屋学习,师从寿镜吾先生。 据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寿镜吾先生高而瘦,须发...
- 内容提要: 鲁迅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结构是一个对称结构。看这篇文章的标题,早先以为只限于提示写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