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里面,有一个女孩,她是别样清奇的存在,学习不费力,轻轻松松名列前茅,她是家长口中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是米桃。全剧里被大家夸赞“懂事”最多的孩子。
但她却是最让我担心的一个。
为什么?
主要是在我看到米桃爸妈跟米桃的互动时产生的。米桃爸妈多年底层的生活经验,局限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局限,最终,会施加影响去到他们的孩子身上。
一、米桃爸妈的思维方式
一个典型的场景。
米桃在学校被欢欢霸凌了,她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而听到女儿的讲诉后,米桃爸妈是这样反应的——
1、否认事实,回避甚至粉饰霸凌。
她爸爸说:“你就别搭理她,到时候她觉得没意思就不会那样了。”
——把霸凌当做不值一提的小孩之间找乐子逗逗玩儿的小事儿,试图回避。
而她妈妈则说:“欢欢是个好孩子,就是有的时候性子有点硬,别跟她硬顶硬。”
——把霸凌粉饰成孩子性子方面的强硬,说霸凌只是一个好孩子性格上面的一些小缺陷而已。
2、和稀泥,鼓动孩子容忍退让
妈妈对米桃说:“你比欢欢大,你是做姐姐的,你稍微让着点妹妹。”
——不着眼霸凌事实的解决,和稀泥,鼓动孩子容忍退让。
3、道德绑架
米桃不认同妈妈的话,说欢欢做错了却让自己让着她,就是因为自己比她大就要让着她,这不公平啊!米桃妈妈说:“桃,你这样可就不懂事儿了啊。欢欢一家对咱们有多关照你不是不知道,前年……做人啊我们要懂得感恩。”
——不就事论事,用道德去绑架女儿,让女儿忽视她的自身感受。
4、受害者有罪论
爸爸劝导米桃:“平时就该大大方方的,开朗一点,和同学们搞好关系,现在知道了。”米桃回复说,她欺负我是她的错不是我的错,夏叔叔和南阿姨对我再好,欢欢也做错了。爸爸于是转而指责米桃:“那你平时要是好好的,和大家关系搞好,人家会欺负你吗?他们为什么不欺负人家呢?”
——典型的加害者有理受害者有罪论,要反思要改变的是受害的那个人。
5、“孝道”绑架
米桃反驳爸爸:“为什么欺负我,是因为别人家的爸妈都帮着自己家的小孩,可你们呢,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别的同学被欺负了,哭着回家找爸妈,爸妈就带着他去找人家家长,只有我和妹妹,奶奶说爸妈不在家,不要吵架要让着,现在终于到城里来了,终于在你们家了,你们还叫我让着,为什么!”米桃爸爸火气一下就上来了,“你说的是什么话,啊,供你吃供你穿,把你接到这边来读书,你不记得恩情就算了,你还要记上仇了啊!你也太不懂事了!”
——在他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天大的恩情,是孩子一辈子都应该背负的恩情,是恩情,那就是需要回报的,正确的方式不应该是孩子时时刻刻对父母怀抱恩情服帖拜上吗?居然还能对父母有意见,这不就是恩将仇报吗?
6、暴力镇压
米桃不解,“欢欢不用懂事儿,她在择数被老师欺负了,夏叔叔就会和老师打架,子悠不用懂事儿,田阿姨那么厉害,为什么我永远要懂事儿,为什么你们就欠人家那么多人情?”
爸爸听到这话,听不到孩子对他的呼救,反而认为是女儿在顶撞他,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动手就去拿扫帚要打女儿,“反天了你是吧!你这个白眼狼,白养你这么大了!”
——试图用暴力的方式让孩子闭嘴,在孩子面前,他是天一般的存在神圣不可“侵犯”,一旦“侵犯”,便是反了天了,自然是要镇压的。
7、把感情的事儿界定为强弱的事儿。
米桃跟爸妈沟通受阻,独自去到走道上,先是一阵哭泣,然后用跳绳排解情绪。
而屋内看到这一幕的爸爸却说:“她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敢跟我们这么说话了。”
——女儿对他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在他的理解里,是女儿变强后对他们的对抗,他看不见女儿丰富的感情世界,只会简单粗暴以强弱论事。
8、怕给别人添麻烦,对外人树立好人形象,却愿意委屈自家孩子
米桃班主任打来电话询问米桃这两天在家里的情绪,米桃爸妈对老师粉饰太平说米桃没事儿,挂完电话,妈妈犹豫要不要把事情跟张老师稍微说一下,爸爸斩钉截铁,“说什么呀,孩子之间闹矛盾,老师都已经说过了,人家老师现在还打电话过来关心,咱们再要是得理不饶人的话,显得咱特别事儿,再说了,张老师是钟老师的对象,咱们就别给人家添麻烦了。”
——这一段话,显得米桃爸爸多么通情达理!可是只是对家以外的人。
而他的女儿呢,明明在外受了委屈,刚刚却遭受了他的一通粗暴责骂甚至还差点被他打。
这个爸爸的好人形象只是对外,在家里面,他是暴君。
9、上演苦情戏绑架孩子
米桃自己试图解决跟欢欢的矛盾向欢欢示好,不料欢欢变本加厉,发资料的时候故意把米桃的漏掉,米桃生气推欢欢,然后反过来被欢欢推倒在地上。
回家后,米桃爸爸对米桃一通无脑责骂,怪米桃不该不跟他们说而自己去动手。而妈妈这时让米桃跟她说说是什么原因。米桃抗拒他们对他们沉默不语。被女儿沉默拒绝,这时,米桃妈妈便开启了苦情戏的模式——
“我和你爸爸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累得不成人形,你好歹心疼一下爸妈,行吗!”然后过去掀开爸爸的腿,“你好好看看,你爸爸为了咱们这个家,为了你们姐俩,遭了多大的罪!你看看!那天你爸赶个急单,雨天路滑他不小心就摔倒了,连电瓶车都摔坏了,伤口这么深,他都不舍得去医院看看,你回来,又凶他又吼他,每句话就像刀子一样往我们心里扎!”
米桃被这一场诉说弄得心怀愧疚,对爸爸道歉说她错了。
一场苦情戏,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歉疚,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高位上坐着,把孩子绑架得死死的。
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儿。一个是米桃受霸凌的事儿,就事论事找原因去处理就好了;另一个是爸爸开电瓶车不小心摔倒的事儿,是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不小心的时候,受伤了,该上医院上医院,电瓶车该修理修理,然后这事儿就过去了,以后吸取教训小心点就好了。受伤可以博取爱和同情,但怎么就能以此绑架他人呢,怎么就上升到了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姐俩这么高的高度去了?怎么摔个跤后就变得伟大了,就不能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了,孩子要有不同意见,就是又凶他又吼他,就是拿刀子往他们心里扎了?
这一出苦情戏真的是加得没头没脑,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这个摔跤是为你米桃摔的,是你米桃的责任,你米桃还不领情,你米桃还那么多事儿,你真是个没有良心的东西!
这样的戏,也就欺负欺负小孩子罢了。
二、在米桃身上烙下的印子
这一段遭遇霸凌后米桃爸妈和米桃互动的戏,看得我十分不舒服。
感觉十分压抑难受。
这就是米桃成长面对的人文环境。
这样的片段,在她长达数年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是家常便饭般的存在和上演。
电视剧中米桃的样子,瘦瘦的,怯生生的,用她妈妈的原话说就是恨不得每天贴着墙根走,说起话来像是一个小大人,无比乖巧,无比懂事。
即使这样,电视剧里的米桃还是添加了太多的滤镜,首先是天才儿童的滤镜,然后是张雪儿天使教育家的滤镜,以及欢欢爸妈无比知书达礼的滤镜。这些滤镜加身,让米桃的成长没有太多的困扰,哪怕遭遇了霸凌,也能在各方的努力下,将阴霾吹散,于是,电视剧里,米桃也迎来了圆满的大结局。
而真实的生活里,是没有那么多滤镜的。
真实的生活里,米桃也许智商平平和普通孩子无异,也许遇到的班主任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寻常老师,以及遇到的同学的家长也没那么多对她的特别疼爱。
真实生活里的米桃,她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原著里的米桃,没有高智商傍身,因为不胜学习压力,患上了抑郁症,被她爸爸送回了老家休养。
这样的安排,如此让人惶恐和伤感。但它却仿佛是揭开的米桃们真实人生的一角。
真实的,没有滤镜的,不是电视剧,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人生的写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养育出什么样的人。米桃那样的生长环境,自然就会养育出跟环境相匹配的模样来。
1、她的模样里或许有孤立无援的胆怯
米桃爸妈老是拿欢欢对比米桃,说你看人家欢欢多大方,要米桃也大大方方的。
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欢欢爸妈是怎么在关键时候保护欢欢的,为了一句话的伤害,欢欢爸爸可以挽起袖子就跟老师干起来,欢欢妈妈也能有理有据地替女儿撑腰。
这样被保护的孩子,她知道她的身后有着坚强的后盾,稳稳的安全感,稳如泰山,自然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前方探索世界了啊。
反观米桃爸妈呢,如上所示,米桃外面被欺负了,回家来还要被他们欺负一着。
不被保护的孩子,世界便是一片丛林,他们得时刻提防着这个世界一不小心冒出来的伤害,在这样的世界面前,她能不胆怯吗?
追电视剧的时候,当我看到米桃爸妈面对米桃在学校被霸凌的处理方式时,脑子里一下冒出了《少年的你》的画面,觉得她爸妈简直是在培养另一个陈念啊!
2、种下的卑微,发展出的讨好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讲诉了一个童年被家庭忽视,只能采取搞怪的表情才能获得一丁点儿家长重视的女孩,在往后的一生中,她是如何在讨好别人的过程中最终将她自己的一生葬送的。
《小舍得》电视剧里,有一些小细节。
比如,米桃去到欢欢家,欢欢拉她拭裙子,米桃试了一条蓝色的裙子,穿起来很好看,但米桃却违心地对欢欢说“我不要,我不喜欢穿裙子”。
比如,米桃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回家来受到父母的一片责备加苦情戏,最后米桃对着爸爸腿上的伤口说对不起她错了。
比如,张雪儿老师来到米桃家,米桃低着头就对老师自我检讨“我不应该动手推欢欢的”,心疼得张老师赶紧告诉她“老师不是过来批评你的啊”。
这些小细节提示了米桃有讨好的倾向。
我们每个人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会面临着这三个要素:自我、情境、他人。
当一个人在一个场景中,充分尊重“情境”和“他人”的感受,却丝毫不顾及“自我”的感受的时候,我们说,她是在讨好。
讨好者,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习惯着忽视自我的感受的,她是从一个个细节“培养”起来的。
当她的父母一个劲儿地忽视她的感受并告诉她她不重要时,当她要为她自己争取重视而最后总是得不到还被一通指责时,她便懂得了自己的无价值,她便学会了要忽视自我去满足她生活中的他人和情境。一次次这样的重复“练习”,最后,条件反射性地习惯性讨好他人。
米桃爸妈习惯性忽视孩子的感受,反而教育孩子要去照顾他们的不容易,让米桃要懂事儿。这样的教育之下,米桃总是以一副“懂事”的面貌示人。这样懂事的孩子,讨好的姿态写在了她的模样里。
在这个讨好者的面貌下,她的自我越来越卑微,越来越不被看见,甚至成了不被允许的存在。
没有自我的存在,生命是一场怎样的旅程?
松子的一生,没有自我,活在一片讨好的战战兢兢中。她的生命是一场苦旅。
卑微而讨好的米桃们,生活于她而言,是一场美妙的旅行,还是一场战战兢兢的苦旅?
3、背上山一样的重担,满肩都是沉重
米桃爸妈动不动就对米桃说“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这样的话,指望米桃带领全家跳出农门、奔赴美丽新世界。
他们把家的担子放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而他们常常口口声声的诸如“为了你们姐俩”的那一片含辛茹苦,更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十二分的负罪和亏欠,这份“恩情”如山重,是需要孩子全力以赴去回报的。
于是,担负起这个家并改变这个家,便是米桃们使命般的存在。
真的好沉重。
对一个还这么小的孩子。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因为穷人家里的人,他们固化在他们的生活里,贫穷,操劳,看不到出路。而当家里面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他们便用他们的方式,理所应当地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个新生命身上,指望她给他们带来改变。
这也便是米桃们的心酸和悲哀。
小小的肩膀,大大的担子。
她读书,不是在为她一个人读书,她是在为一个家读书。
她休息,不是在让她一个人休息,她是在让全家都休息了啊。
好沉重。
这样的沉重,会让他们哪怕负重前行,也不敢一刻停歇。原著中的米桃就是一个完全不用大人敦促,自己憋着一股劲儿不停歇往前冲的孩子。
但过重的负担,会让小树苗的枝丫被压弯变形,甚至折掉。
原著中的米桃,休学回家了。
现实中的米桃,哪怕还在承受,也该是一片不堪重负苦苦挣扎的模样。
……
三、救赎之道
米桃父母们这一方的水土,养育了这一方的米桃们。
如此看来,米桃们,似乎就陷在了那样的模样里难有出路了。
不过,还是有出路的。
电视剧中,米桃对欢欢爸妈说,她有一个愿望,要当一个好妈妈——
“我还想当一个妈妈。等我有了宝宝,我一天都不会离开他,他每天早晨张开眼就可以看见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一直陪着他,给他讲故事。然后带着他到处游玩,给他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只要他需要妈妈了,都可以找到我,他可以做许多年小孩,成绩好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便是出路,它在你自己的身上。
米桃说那一段话,她其实是把她自己投射到了她的宝宝身上,她说要给自己的宝宝当一个好妈妈,其实,她是想要自己拥有一个像她说的那样的好妈妈呀。
那么,就让自己当自己的父母好了,去扩展现实父母的局限,去好好疼爱自己一场。
心理学中,我们经常说重新养育自己,其实,就是让自己担负起自己父母的角色,来重新养育自己这个小孩。
怎么养育呢?
首先看到自己这个小孩是什么样的,看到她的胆怯,看到他的卑微,看到他的讨好,看到她的沉重……看到她真实的样子。
然后倾听她,看看她有什么需求,她渴求什么,又拒绝什么。
最后,根据倾听来的答案,去满足她就好了,拿来她想要的,拒绝她抗拒的,她想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她抗拒什么就拒绝掉什么。
给她十二分的宠爱。
愿天下的米桃们最终能够在自己这个妈妈的养育下,养育出一个个大大方方的、享受人生之旅的欢欢们。
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但也是唯一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