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颜、柳和褚体字,希望能用褚体字去随意书写;还希望能用小楷抄写《心经》,送一份给一位念佛的朋友。
我开始练的是褚体字,在家自己练找不到感觉,就去找孩子的老师学习,有进步,但还是写得不理想。
书法老师告诉我:王羲之说过“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画耳”,就是说,一个个字写得像算盘珠子一样,没有变化,不算书法......
这句话我悟了好长时间。我看不出轻重的变化,写得不够飘逸灵动,还缺少力度,这个字体不适合我初学,需要从别的字体获得营养。
我现在插的班,孩子们已经学了五、六年,还有几个家长也在学。
我想,怎样才能就所学字体跟上他们?
学思维导图时,余祖江老师教我们:把思维导图世锦赛标准作为检验标准,自己可以检验思维导图画的优劣。
那么,书法有标准吗?我怎么才能自己检验哪里写的不足?
有一天,读到了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的一则故事,我有了答案:临帖的标准是原帖;创作时,按照自己的眼光去不断修改,先让自己满意。
启功先生早年以国画出名,有人向他求画,却另请书法好的人提款,他受到刺激,从此发奋图强练书法。
他拿着写的字去请教名人,有的说:这一笔应该粗一点,那一笔应该细一点,这里该长一点,这里该短一点;请教完了他就用脑子记呀,回家再写的时候,就忘了哪里该粗,哪里该细。
还有的说,你的字得其形,没得其神,哎呀,怎么才得神呢?说得他十分渺茫,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听得多了,发现多少名家,都没有共同的一个标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习惯,都在以自己的习惯指导他,让他迷糊。
后来,他把自己写的字贴在墙上,满意的一幅字贴上去,过几天再瞧,不满意的地方再改一改;如果一篇里只有一两字满意,就剪下来贴上,过几天不满意了撤下,又有满意的再贴上,如此往复......临帖也是一样,临完贴墙上,对着字帖看,可以看出来许多的毛病,再改正重新写一遍。这个时候,收获会很多很多.....
临帖的标准是原帖,临完字与字帖对比,哪里不好改哪里;临帖到一定程度创作时,按照自己的眼光去不断修改,先让自己满意。
余老师把思维导图世锦赛标准浓缩成21个字。我试了试,一本帖的字那么多,我还没有能力把它总结成几句话。
我就像启功先生学习,虽然没有贴在墙上,临写完会对着字贴看一下,容易犯错的地方就在字帖上标注出来,可以划线、箭头、重点符号等,自己认识就可以了,下次再写时,减少错误机会。
初学书法,字帖是用来学的,不是用来珍藏的,字帖要像小学生的语文书一样,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甚至可以拆散了,遇有外出、探亲等事情时拆下两页,卷起或折叠塞着就走,不方便携带可用手机,带着笔沾着水有时间就可以书写。
虽然一本帖没有总结成几句话,但也会去注意笔画的起行收(起笔的角度、行笔的俯仰向背、收笔的形态)、转折(转折处的方圆)、提按(提按的轻重),以及结构的疏密等。希望通过老师带一带,和自己的不断总结,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