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罗老师版本: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耀。

罗老师解读: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管理者管理简单,老百姓便淳朴忠诚;管理者法令严苛,老百姓就变得狡猾。

政:法

做人要纯粹,周围也会变得更美。

举例1:秦始皇崇尚“法律”,管理上缺仁德,一旦老百姓反抗,瞬间就灭亡;汉朝崇尚“放下”,不为自己捞取,让大家休养生息,老百姓就很淳朴,就是不断赚钱,国家也跟着富裕起来了。

举例2:老干妈,2000多人的吃住免费,陶华碧能记住1000多人的名字,员工出差都给煮完面,送员工到门口,把每个员工当成自己的家人,所以员工都会听她的,都会对得起企业。

道德法三个层面,前面做好了,自然会“其政闷闷”,前面做得不好,就会“其政察察”。

启发:当你能看透真相时,就会“闷闷”,周围环境会“淳淳”;如果你特别在意得失,那你就会“察察”,周围就会“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灾祸里很可能蕴藏福气,福气里有可能产生灾祸。

好事坏事没有绝对,倒霉的时候很可能是取得成就的好机会,而幸福的时候则要注意不要让灾祸找上。

举例1:司马迁被宫刑写出《史记》;很多中医名医都是因为当时不得志,生活遇到痛苦,才痛定思痛学习的。

举例2:红烧肉好,但是吃太多容易血脂高;想要好好装修一把结果孩子得了白血病。

启发:福和祸是相互依存的,在痛苦的时候,好好思考一下,把问题解决你就提升了;在人生发生好事的时候,不要太得意忘形。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谁知道哪一端是对的?它没有一定的常规。正规的忽然转变为不正规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对此(福祸相互变化)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福祸相依都是表面现象,已经是结果了,是一个表面的智慧,不能被动接受,福祸变化是有奥秘的,这里的秘密就在“道”里,如果你能放下自己为大家做事,就能从祸走向福,如果忘记他人为自己捞取,就会从福走向祸。

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耀。

做人方正有原则但不会伤害别人,廉洁清白但是不会因为自己的高洁伤人,做人正直但是不会束缚别人,有光芒但是不会耀眼。

这里并不是说悟道的人是一个老好人,而是指“道德法”的三个层面:“法”会形成“割、刺、绁、耀”,但只要领导者把“道和德”做好了,“法”就用得少了,人们会自觉地在“法”的范围里走。

教育要从自身做起,不然会适得其反,造成伤害。道、德层面先做好,就不用强行用法来束缚。

举例:之前有句话叫“棍棒出孝子”,所以很多家长就打孩子,有的孩子越打越淘气,长大可能也是没有混得多么好;但有的家长打的少的,这些孩子中很多都成才了。我(罗老师)觉得这就是很多家长没有做到“方、廉、直、光”,就开始用“法”去打,如果家长做到了,自然不太用“法”。




记得点赞哦~


以上正文内容均来自喜马拉雅听上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纯属个人学习笔记,如果您想听原版可以自行去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1、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其政察察(2),其民缺缺(3)。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
    教育参悟人阅读 1,032评论 0 14
  •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道形图阅读 563评论 1 6
  •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
    三嚼阅读 451评论 0 1
  • 【一】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
    吾宗老孙子阅读 230评论 0 0
  • 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总喜欢大口的吃东西,当嘴里被塞的满满的时候会有一种充实感。过程持续不到三分钟,面包就被我解决掉了...
    派晨晨阅读 2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