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朋友聊天,总是能听到大家对于当前生活的一些不满和抱怨。“这不是我要的生活”,网络上对这句话有共鸣的也大有人在。我们到底是要什么样的生活?
是掌控自己的人生、陪伴喜欢的人过一生、获得更多体验的人生、还是甘于平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觉得有诸多限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假如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又会怎么做呢?
在《太空旅客》这部电影中,男主因自己的自私提前唤醒了女主,女主得知真相后一度无法原谅男主毁了自己的人生的事实,毕竟,她告别了朋友和过去,原本可以奔向一个新世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在经历的巨大的变故之后,她放弃了再次休眠的机会,陪着男主在太空船过完了一生。
先不讨论这个电影的三观了,如果你是女主,在面对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时,你会怎么做呢?
选择休眠,那么就可以沿着自己原来的既定目标,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写出前无古人的作品,遇到未测的明天,但代价就是失去男主,承受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选择放弃,那么人生就拐向另外一条道路,在有限的时空里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做很多有趣的事,在确定的人生轨道里有很多小确幸,但是失去了更多可能的未来。
于是发现,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科幻世界里,人仍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只能在有限的框架里蹦跶,想想还真是有点沮丧呢。
我们生活的社会压力很大,个人只是历史洪流里的一滴水,被水势裹挟向前,看似我们有不确定的未来,但大体还是得按照社会定下的框架,成长、工作、成家、育儿,成为苦逼的上班族、孩奴、房奴,常常身不由己。但这些牵绊,有时候也给了我们一种人生体验和幸福。
这样想来,在封闭确定的空间里,你无需考虑生计,有机器人服务你,倒是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看自己想看未看的电影和书,研究某一个无用但有意思的事情,没有人对你指手画脚,你和爱人只有彼此,也不会有人打扰你们。工程师可以摆弄创造有趣的物件,作家可以随心所欲写下各种文字,看似画地为牢,内心反而获得了自由。
所以,什么是自由?真是辩证的问题。
它取决于环境多一点还是心态多一点呢?
如何人生可以重来,你最想怎么过?
85后体制内文字工作者,业余身份是淘宝店主,还写点字,有一个可爱的宝宝,虽然忙碌但每天精力满满,让我们一起关注女性自我成长,探索多重身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