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上海变迁——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出生在祖国的上海,有人说上海是一座速度飞快的城市。它曾经是一个渔村,但由于赶上了好政策,现在一跃成为了国际大都市,并被亲切地称为魔都。上海是包罗万象的,每年来上海打工的小伙儿都心怀一种梦想,因为这里的工资高、福利好,而且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去上海打拼”也成为了年轻人离开家乡的理由。海之所以为海,纳百川也。精英们一早西装革履地上班,在地铁里被挤成一罐罐沙丁鱼;郊区的地铁站出口,永远候着一群散发传单的小伙子。长安居,不大易,他们站在生存的第一线,也同样站在巨大产业链的最末端。

有人说上海记忆是从一条弄堂开始的。被定格的老上海风格,代表着怀旧与复古。弄堂中店铺墙壁上挂着一张张发黄的月份牌,年复一年便也成了上海的代表。周璇的一首《花样年华》,就像是老上海的弄堂中处处回荡着的婉约民谣。静悄悄推起的前奏就像是蹑手蹑脚的少女不知方向探着脑袋,仿佛是一张精致有神的脸庞在闪动着昔日的烂漫。钢琴和弦乐悠扬的合奏里,圆润的声音带着飘渺,上海的印记都从歌声中一一浮现,浮现那花样的年华,那动荡的时代,那不曾遗忘的记忆。

有人说上海人是“作天作地”的。上海人在“格算,不格算”中耗尽毕生聪明才智。其实明白,生老病死,有情皆苦,总归是不格算了。难得格算一记,还是有小小的窃喜,算是扳回一城。仿佛大人哄小囡:乖乖喝下一大碗中药,奖励大白兔奶糖一颗。一辈子你争我抢,不就是为了这颗糖活着。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是一把千疮百孔的伞,格算是补丁。上海人是入世的,纵然有千般不顺,还是贪恋这三丈红尘。上海女人精致、端庄、明事理、解风情,也同样明白一套房子在婚姻中的价值与地位。与上海女人相比,上海男人一度声名远扬。新一代的上海男人会烧菜会修家具会体贴人。上海男人和上海老工业一样,剩下了一具空壳,当然,也有人说,拥有一套房子的上海男人,是最新的江浙沪稀缺资源,同样,要想坐拥五百万的“爱情结晶”,一个厉害的婆婆会是这个游戏通关前的一大障碍。

而在我眼里,上海深藏着他独有的气质。上海的气质,体现在上海人的举手投足。夜深,在街头看见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吸烟。穿着窄脚裤,套着卫衣,眉目间有股傲气。上海话谈笑风生,一看就是“老科勒”。头戴礼帽,身着呢子大衣,举手投足间,那份淡定和从容,非上海老人拿不出,非民国人物拿不出。待一座城,观一城人。上海人安静,有距离感,守规矩,有分寸。在上海,用上海话交流多是老人。满头银发,相互扶持,一路上海话私语。偶然插肩,那语调迷人。上海迷人的不仅是树,不仅是人,还是街头巷尾那些有沪上特色的吃食。去过南翔的人一定知道小笼包,但也有那么多的小吃是不需要去某个地方就能吃到的。大饼油条、豆浆粢饭、一碗地道的荠菜大馄饨、老上海肥肠面,都是每个上海人对于美食的记忆。

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琐碎生活,与现代感十足的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不一样的画卷,而画卷的名字就叫做上海。

写下这篇文字的午后

我坐在沾满雨水的玻璃窗边

喝着咖啡

吃着早上还剩下的半根油条

听沪剧声声慢慢

看街上车来人往

岁岁

不过年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中所称的首套住房贷款是如何定义的? 答: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办法中所称的首套住房贷...
    利华18阅读 341评论 0 0
  • 大学伊始,风起香溢。 拖着疲累身体走在师大校园,我以一种局外人的状态看着过往的学生们,脚步或急或缓,三五成群也有独...
    火锅炖牛奶阅读 186评论 0 0
  • 早闻此书大名儿,一直未肯读。 只因传闻很虐。 今何在的作品。昨天看完,余音仍续。 三段爱情,弱智与至尊的对立。作者...
    路茗阅读 125评论 0 0
  • 迄今为止,我养猫2年了。 时间不长,也不像别的猫奴的精心呵护,先后两只猫都养的随意,只要猫活着,能吃饭,就够了。 ...
    日昭阅读 4,751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