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场直播中,我讲了自己的自律故事,在我养成自律习惯的路上,最初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就早起干农活等自律行为,成为了我的榜样,经过这样的长期熏陶,我也就养成了早起的自律习惯。
但要将自律化于无形,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中,仅靠原生家庭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除了父母帮助我培养早起的习惯外,我是如何培养其他自律习惯,以及如何帮助100位年度会员修炼自律的。
在践行自律的路上,有两个基础理论来指导我和年度会员培养自律:第一个是微习惯,用它养成自律的习惯;第二个是华为三化理论,用它来搭建自己的自律体系。

01 微习惯
微习惯的理论,来源于《微习惯》这本书,作者是斯蒂芬·盖斯。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读完,里面介绍了许多方法、技巧和原则,以及它们适用的场景,而我正是借用了书中的提到的“微小的日常行为”这个概念,来培养自己和年度学员的自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三个微习惯动作,分别是借用微习惯理论、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以及树立原则或规则。
第一,借用微习惯理论
微习惯最核心的思想是:要想养成好的习惯,就从最小动作开始。
比如,想要坚持运动,如果刚开始就要求自己每天做50个俯卧撑,或者跑步5公里,可能第二天就不想做了;假如最初设定的目标是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或穿上跑鞋,就更容易坚持下去,养成运动的习惯。
2021年年初我开始减肥,到了年末也顺利地减了30斤,在养成运动习惯的过程中就践行了微习惯。最初的运动目标是每天做一个引体向上,实际上每天会做2-3个,但做完后就感觉身体很酸,于是又借助弹力带做辅助。
刚开始用上弹力带,每次能做10个,后来逐渐能做20、30甚至是100个;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去掉弹力带,就能轻松的做5个或10个,就这样每天坚持到年底时,基本上能轻松完成30或40个。
这就是每天坚持一个微小的习惯,通过慢慢积累形成的质变。

第二,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改变不良习惯的本质,是用新动作来替代旧动作。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会有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当出现负面情绪时,可能表现出愤怒、骂人、暴饮暴食或冲动消费等。如果要进行改善,就一定要理解这些处理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然后找一个合理的方式来替代。
我经常用来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有三个,分别是写情绪复盘、运动和睡觉。
每当出现负面情绪后,就把它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情绪得到了宣泄,心情慢慢就平静下来了;运动中本就会产生让人感觉到快乐的多巴胺,心情也会逐渐好起来;至于睡觉,相信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头一天睡觉之前心情再差,睡一觉起来后就感觉活力满满了。
找到合理的处理方式后,再出现负面情绪,就可以用这些新的方式去替代原来的,坚持的时间久了,逐渐地就拥有了一套独属于自己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自然能轻松解决情绪问题。
用新习惯替代旧习惯,就是建立规则、打破规则、优化规则的自律养成过程。
第三,树立原则或规则。
我给自律的第二定义是:对喜欢的要克制,对不喜欢的要坚持。
无论克制还是坚持,都需要原则或规则。
比如,上面提到的新习惯,新习惯就是新规则,当新规则建立起来后,原来的旧规则自然就被打破了,之后我们还可以持续对新规则进行优化,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会建立起主动休息、早睡早起等原则;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司和领导,建立起只接活不接情绪等原则。
践行原则或规则的过程,就是在修炼自律。
树立原则或规则的前提,是要有一个长期目标,如此才能坚持下去,养成新的习惯,实现真正的自律人生。

02 华为三化理论
华为三化理论,是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是我和我的年度会员们,搭建自己自律体系的理论基础。如果说微习惯只是培养一个个动作,像是为做一顿饭而准备的食材,用华为三化理论搭建自律体系,就是把许多食材变成美味佳肴的过程。
我的品牌介绍里有一句话:“有一种成长叫以年为单位。”
为什么是以年为单位呢?这个也可以按照华为三化理来进行解释,整个课程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习惯定型(养成自律的习惯)
第二阶段:正确自我认知(发现优势和潜力)
第三阶段: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形成立体化思维)
第四阶段: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学会底层逻辑思考)
第五阶段:打造个人品牌(打磨核心技能,实现变现)
第六阶段:经营职业(做好个人品牌战略规划)
其中前三个阶段,都属于僵化。只要按照我说的动作每天坚持就可以,所以这个阶段我经常会说,相信墨墨,相信自己。
听话照做看似比较简单,但真正的执行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内心里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比如,做了一段时间后,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成长,就开始怀疑每天坚持这些动作,到底有没有意义?
要定型一个习惯,至少要坚持做100天,甚至有些人需要一年。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自我感觉没有成长,但其实一直在积累、在打基础,等基础打扎实了,后期的成长自然就快了。

第四阶段的学习,属于优化。经过前期三个阶段的积累,已经学会了底层逻辑思考,有了自己的知识和原则体系,再去看之前练习的内容和学习的知识,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
比如,以前看书十分钟,就只了解书里说了什么内容;现在看书十分钟,对书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或想法,可以写一个片段的读书笔记了,这就是在优化动作。
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要学会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书里看到的方法、以及从我这里学到的内容等,进行实践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总结独属于自己的方法或流程。
第五阶段的学习,属于固化。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磨核心技能,实现变现。到这个阶段,学员已经培养了自律习惯,学会如何学习,还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去写课、写文章等等。
比如,007号学员格半,她原来只是对手帐感兴趣,经过这五个阶段的学习,就给手帐打造了一整套的体系,还带了很多学员。
这个过程就是把之前僵化和优化过的内容,再进行打磨,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到这个阶段就不只是养成了一种习惯或学习了一项技能,而是对任何事情都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整个人也会变得独立自信起来。
不仅年度会员的阶段性学习运用了华为三化理论,就单个学习内容而言,也是该理论的体现。
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我建立了一个看书的规则,前期学员们只是按照我的方法来践行,这属于僵化;等他们学会底层逻辑思考和学会学习后,就可以尝试着打破我的规则,用其他的方法来看书,这属于优化;然后形成一个全新的阅读方法,甚至他还可以将这个方法反馈给我,或者反馈给其他更多的学员,这就是固化。
华为三化理论,它其实是整个自律体系的理论基础,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过程,不仅可以运用于学习上的自律,也可以用来指导运动、早起等方面的自律,学会了运用它,便可以轻松解决任何自律问题。

自律,不是靠意志力做到坚持,更不是拼命的坚持就能达成,在修炼自律的路上,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指导。
在我和我的年度学员践行自律的过程中,微习惯理论帮助我们培养了自律习惯;华为三化理论帮助我们搭建了独属于自己的自律体系。
正是由于这两大理论的支撑,才能让我们在自律路上稳步前行,有了我在这个自律直播间所分享的一个个自律故事。
希望每一位想做到自律的人,都能建立起自己的自律习惯,拥有自己的自律体系,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用自律的状态活出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