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是在临安山坳坳里面的一个小村落。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在山里寻摸到吃食。
001那一山野果
小时候大家都穷,都没有零食,那就约着上山吧,总能找到各种好吃的。茅草根,茶花蜜,糖罐子(金樱子),冷饭包(一种野果),金勾子(拐枣?好像叫这名),野猕猴桃,覆盆子,桑葚都是小时候的解馋佳品。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果,不管是软的硬的,酸的甜的,多汁的还是饱腹的,都是足够让那个时候的我们欢呼雀跃,分享一番。
时隔多年之后,我依旧能辨认出那些果子,也依旧带着小字辈去山上撒野,采摘这些果子。我希望这些果子不止是我的童年,也能成为他们童年中的一部分,因为这是大山给的珍贵的礼物。
002那一锅炖鱼
山里面很少见到海货,印象中最先认识的海货就是带鱼。喜欢吃有点腥鲜味的东西,没有海鲜(并不是),咋整?吃河鲜啊!大山里面山好空气好,更重要的是水质好,什么小鱼小螃蟹小河虾啊,有些河里还能够看到石斑鱼!这种石斑鱼生活在清澈见底的冷山泉中,对水质要求极高,肉质紧实鲜美,属于比较少见的品种。要是有机会能够整一锅石斑鱼,怎一个鲜字了得。
我家有一位亲戚住在更山里的地方,要走盘山公路才能进去,一下雪就会封山的那种。有一年我们组队去她家玩,在门口的溪里发现了有成群的石斑鱼。大家七手八脚抄网下水,终于逮了七八条上来,去鳞后,勉勉强强凑成一碗,红烧后放点辣椒,切块豆腐,上锅一炖,整个院子都是香味。在我的评味印象中,它比淡水三鲜的步鱼黄刺鱼还胜一筹。这是那个冬天就在我印象中最鲜的味道,到现在想起来都没有一种鱼能和它相比。
003那一碗红烧肉
小时候有段时间家里过得特别艰苦,欠了不少外债,妈妈心疼我们几个小孩四五个月没有见过荤腥,就去肉铺赊了两斤肉,做成满满当当一锅红烧肉,端上桌后,一家人谁都舍不得吃,说闻闻味就能下饭。于是红烧肉蒸着蒸着变成加点儿梅干菜,做成梅干菜蒸肉,蒸到肥肉都化了。那顿肉我们家四口人吃了整整一个礼拜。那时候才四岁的妹妹夹着一块红烧肉就能吃下一碗米饭,看着她那种舔一口都能回味半天的表情,现在想来都特别心酸。与我而言,家的味道,红烧肉绝不能缺席。
众所周知,我是个食材杀手,做啥啥不行,食物成品味道好坏全凭运气,但我有一个拿手好菜也是唯一一个,那就是红烧肉。实在想念的时候,不管多晚多累都会做给自己。红烧肉➕米饭,绝配!
取带皮五花肉切成1.5厘米的块,放姜片,黄酒,冷水下锅,焯水去浮沫,冷水洗干净。在锅里放冰糖炒糖色,出焦糖色后放入肉块翻炒上色,加入四片姜三颗蒜瓣翻炒均匀,加入一勺黄酒,三勺生抽,一碗水,没过肉(这个过程里可以加任何自己想吃的食材,比如千张结等)转移到电饭锅内,按下煮饭键,等按键跳起前关机出锅,为了好看可以加几粒葱花。
五花肉经过电饭锅焖煮,已经熟烂,肉皮也已经胶化软粘,整个过程都没有额外添加油,五花肉的油脂已经焖出,就算吃到纯肥的也不觉油腻。在焖煮过程中加入的千张结,吸饱了汤汁和油脂,相当入味。
这顿红烧肉做好时已经半夜了,一个没忍住吃了好几块。
004离不开的山
我这个来自山里的孩子,最喜爱的就是回山里转悠。春天的荠菜、马兰头、野葱、香椿、紫藤、榆钱,一个比一个花样多;夏天有树莓、斑枣、芝麻菜,以叶菜居多;秋天是山楂、百合、葛根、猕猴桃,果子根本停不下来;冬天少一些,上山挖个冬笋吧,一个咸肉冬笋暖锅,就香得让人离不开桌。
那是我的童年,我的根,我的一切都从山里开始。年轻时离开山去了外面看世界,心中仍念着等我退休就回乡下,回去折腾折腾那些花花草草,陪着山水一起老。
题外话:笋和笋干真的是临安人的本命食材!!!一个菜不知道用啥搭配时,笋或者笋干就是绝配,绝对百搭的神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