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同理心

非常认同产品能力是人生的底层能力,产品能力训练了一个人的判断信息、抓住关键要点、整合有限资源,将向世界交付自己的价值,并获得回报。

我们每天在做的,在输出的都是一个个成品。而学习产品思维就是从怎么看用户、倾听用户、判断用户,连接用户,交互迭代与优化的过程。最终向用户交付一种确定性,在不断与用户连接与迭代中,深化和用户的关系。

人活着学习的东西,都是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个APP,知识越多也就越理性,但理性是吧人往回拉的力量。而驱动一个人的是内在感受、个人情绪、和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

底层操作系统最基础的情绪,来至于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我们常说某某容易被满足,其实就是需求被满足的愉悦。而需求不被满足就是不爽。

通过自己的产品建立与人的关系,对方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满足,产生愉悦。

愉悦、满足、不爽这三个词可以度量一个产品做得怎么样。
比如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候,从过去的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笔记、Typora、到Mweb、语雀,才基本满足自己的需求。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每个人底层的操作系统,通过对于不同事情,愉悦、满足、不爽就能发现区别。只有对某些事情持续的满足于愉悦,才能持续坚持1万小时,最后成为高手。

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爽的产品

愤怒和恐惧来至于自己被侵犯

愤怒-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愤怒是一种恐惧。
而焦虑来至于对恐惧的想象,既然是想象就不会有终点,能持续的产生恐惧后,就内化为焦虑。

我们不敢去做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受恐惧控制。
恐惧也是另外一种动力,比持续的满足和愉悦的驱动力更强。

当自己不为回报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因为可以获得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比如发展自己的爱好。

而当没有收入被迫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推动自己的更多的是恐惧。

恐惧就是痛点

做一个可以帮助用户抵御恐惧的产品
人会为了解决焦虑、解决恐惧,毫不犹豫的花钱。
比如暑期实习项目,实习证明的销售,就可以在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历、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竞争压力,不断创造恐惧,从而使得学生购买对应的实习产品。

潜意识

产品经理会说用户总是口是心非,和人事经理也经常会说面试者夸大事实一样。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就是在推开用户,而一个人事经理在面试时提出的一些问题,不着调面试者可能根本就不会说出真实的事实。优秀的人事经理在面试者,能绕过求职者的防御,了解真实的情况,而优秀的产品经理一样人绕过用户防御,获得用户真实的需求。

角色

人在社会上不同的人群中都被赋予了各种角色,很多时候的选择,其实是来至于角色,在很大的压力之下,人会按照角色行事,而非自己本能。

人事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角色化生存是人们真实的生存处境,放弃对用户角色化的预期,放弃设想用户“应该”怎么做,而去发现真实的用户。

产品精神

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所以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自己也见过一些非常自我的产品经理,很多时候完全不在乎和迁就其他人,对自己的产品有着执着的追求。

而我自己在过去,更多是属于能关注他人,尽可能做到体谅与迁就的,因为长期关注的是外部的边界和规则,也就具备了克己奉公的精神。

乔布斯能做到为了一张图,要求设计师改到满意为止,根本不管设计师的死活和感受。这样的人,更具备产品精神。

靠愉悦驱动的人,往往自我
靠恐惧驱动的人,往往自律

产品思维-同理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