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杷才结束,杨梅又上市了。
洞庭东山的水果算是一年吃到头,每一种水果都有他生长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产它自有的水果。这就是“南橘北枳”的道理。苏州东山的枇杷、杨梅真的是地道,不变的味道、不变的品质,地产水果真的非常不错的。
洞庭东山是全国著名的杨梅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东山杨湾、碧螺村以及环岛各山区村,品种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乌梅、绿荫头、荔枝头、大核头早红等十几个。每年上市在六月中下旬左右。
今年的杨梅感觉比往年好,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杨梅,乌紫,个大,汁多,味甜可口。
杨梅可是这个季节的时令佳品。挑一个紫红的放嘴里轻轻一咬,那酸酸甜甜的味道顿时溢满嘴鳃,在你微微皱眉的瞬间也锁定了那份回味无穷。
曾经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美食家苏东坡,在品了吴越杨梅后,也吟出了“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的诗句。由此可见杨梅的独妙之味非同一般了。
杨梅品种众多,各个地方的杨梅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东山杨梅的特点就是个大,味美,汁多,而最主要的特点是核小。西山有“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的谚语。
每到杨梅上市季,我们总要约上家人或三五好友来到东山朋友或亲戚家的山上去采摘杨梅。
杨梅树长在半山坡,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盘旋而上,加上梅雨季,时有阵雨下过,所以走路要当心防滑。杨梅树象一把巨大的伞撑在山上,又高又大,亲戚家人都搭了牢固的脚手铁架子,这样利于攀爬采摘。
采摘的时候,各显神通。
我不会爬树,只能站在地上借助长勾勉强摘到一些,更多时候是捡掉地上的。亲戚说只有熟透的杨梅才会掉,所以地上捡的其实是精品,可以捡了做杨梅干吃。
年轻的小伙子会爬树,少小时爬树的功能到这个时候似乎一下子激活,象猴子似的一跃而起,窜到树上。都要爬到最高处才开始摘,因为同一棵树越高处杨梅就越大越红。如果看到红到发紫的,就会当场把它吃掉。
女婿爬到枝桠间,不过也不敢爬太高。枝叶杈桠间又红又大的杨梅已累累成串,但越往高处景色越加诱人,地下早已落满一地,红白相间,心却念着枝头上最高最远的那一串。挽着篮子的左手还要攀枝,右手已伸得老远,恨着自己的手总是不够长,不够远,枝头上那么多又红又紫的大杨梅总是够不着,真急人。脚下的树枝颤颤微微,摇摇欲坠,人身晃动,让地下看的人心惊胆战,树上的人毫不觉察,恨不能一手把枝头上的杨梅摘尽。啊呀,也不担心什么时候一脚不慎,从树上给掉下来。摘到一个好的,也顾不得那么多,只一味地往嘴里送,口水早已荡漾开去,嘴巴和两手吃得发紫。

吃不完的杨梅可以浸酒。杨梅浸酒大概是我一直以来对杨梅最好的记忆,透过高大而深厚的玻璃瓶沉淀到底的杨梅果,总是那样诱人,很想伸着手掏出一个两个来尝尝滋味。时间越长浓度越高,老公好饮,每天一小杯小啜一下,看他那喝酒的姿态仿佛非常享用,沉醉蹙眉的样子,又仿佛苦不堪言。有时我们肠胃不好,我也会喝点杨梅浸泡的酒,喝酒时觉得热火中烧,但奇怪的是,一杯浓酒下肚,咕咕作响的肚子顿时老实了。时间一长,我们也渐渐每年都要备好一些杨梅浸酒。
谁知村人家家户户如此,好以杨梅浸酒,以酒佐餐。其实,酒中浸以杨梅,就像果农平淡的生活有了色彩,过往的时间有了回忆,未来的日子有了希冀。这几乎成了乡人消除疲乏,恢复体力的一道秘方,农人生活清苦,却嗜饮成癖,或小酌,或豪饮,几乎成了他们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杨梅好,它的应市光景却很短暂,往往在你对那酸甜可口的味道意犹未尽时,却已与它擦肩而过了。如今正是杨梅上市时,但愿天公作美,不要有狂风暴雨。
蓦然回首间,发现杨梅就像一个流连顾盼的红粉佳人,等待有缘的人儿来一次倾心的邂逅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