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婆媳关系就是一个让一家人头疼的问题,以前是婆婆永远想着当家,现在是小媳妇永远想着做少奶奶。
古代的女人以“多年媳妇熬成婆”为人生目标,进门之后就对公婆恭敬、接起伙食总管的责任。时不时还得聆听婆婆的教诲。现在的女人结婚后基本都是和公婆分开住,偶尔去婆婆家,也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似乎没有什么矛盾,但不见得。
我有个亲戚。说媳妇不喜欢换衣服,不讲卫生。她闺女反驳她,人家换衣服天天还叫你看见呀。媳妇怀孕时,反应比较大,她就跟我们抱怨,媳妇嘴太挑,做饭不好做。其实,过后我想了想,这些话,她如果说她闺女,外人包括她女儿自己听着都不觉得有问题。可不能把媳妇当女儿呀。婆婆可以把媳妇当女儿一样疼,但不能把媳妇当女儿一样管。毕竟你俩隔着一层呢。
说说我的婆婆,我平时是不愿太过亲近的,她很想我跟她亲近,但始终觉得有界限。说白了,她对我好是因为心疼他儿子,希望她儿子婚姻幸福。我敬重她,也是因为她儿子。但亲近,是做不到的。一亲近就容易松懈意志、暴露真实的情绪。一旦有不好的情绪越界,对方心里肯定会处在不自然的状态。所以还是保持距离的好。
我的婆婆,注重生活细节但就是节奏慢,让旁边的人急躁;奴化思想严重,觉得女人或者妈妈就该为家庭牺牲;不淡定,遇事就方寸大乱;喜欢要情,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她的功劳;盲目自信,缺点也能看成优点。其他面前,我觉得都挺不错的。至少,我跟老公生气时,她的处理方式会让我觉得是在维护我,不会一味偏袒儿子。



看到过不少婆媳都想掌控儿子、从而引发战争的案例。要我说,儿子要是有本事(既指事业上的本事也指处理婆媳关系的本事),婆媳就不会有矛盾。可是儿子有没有本事,还得从婆婆身上找原因。女人掌握着人类的未来。真的是毫不夸张。现在,中国进入了丧偶教育时代,太可怕了。
今天一个姐姐和我聊天,抱怨老公只有一件事,就是上班。女人却有一大摊事,工作、孩子、家务……被琐事耗尽心血,丈夫也不以为意,不用心体会妻子的付出,时间久了,觉得什么都是该的,上班回来看到屋子干净、孩子乖巧、还有热饭吃,觉得自己的家庭好和谐,自己的婚姻好幸福。全然不知妻子一个人面临了怎么样的兵荒马乱。
爱是靠积累的,不爱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丈夫看不到妻子的牺牲,妻子感受不到爱,时间久了,家就是没有暖意和活力的宾馆。这是怎样的丧偶呢?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妈妈了。她们都是孤军奋战的勇士。把一切都硬扛下来,把自己逼成了雌雄同体。
这一代男人为什么会如此责任意识淡薄。不排除有不少爱家爱老婆关注孩子的模范男士。但这一代男人都是在重男轻女背景下成长的一代,早起的重视让他们有莫名的优越感。可话说 慈母多败儿 ,有成就的没有几个。好大年纪了,妈妈还不放心他的吃喝拉撒睡。能力不行、责任意识淡薄是他们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