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蜜蜡行情水涨船高,除了鸡油黄、老蜜受到欢迎外,中东人颇爱的白蜜在中国的行情也随之高涨。在蜜蜡圈中,用「物以稀为贵」白蜜蜡的产量非常稀少,稀少到不足普通琥珀产量的千分之一,价格也是一直占着行业头筹,“白富美”被广大玩家、收藏家所青睐!

1、白蜡的分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白蜡在市面上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产自于乌克兰矿区的乌料白蜡,这种白蜡蜡质均匀发亮,有一种鸡蛋煮熟之后蛋青的颜色,所以也叫蛋青白。第二种是产自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地区的俄罗斯料白蜡,这种白蜡里面蜡质浑厚有力,呈雪白色分布。根据分布情况的不同,还分为象牙白,即全部被白色蜡质占满;普通白,即部分被白色蜡质占满;花白,即琥珀居多数,但是掺杂一些白。
这些白蜡里面,以俄罗斯的象牙白为最难得佳品。

2、白蜡昂贵的两个主要因素
白蜡目前在市面上的价格根据种类不同,价格基本都在600-3000 元一克不等(形狀与大小的完美度)。构成白蜡昂贵的因素主要有2个。
1)白蜡里面琥珀酸含量较高。这种说法主要是指俄罗斯矿区产的俄料白蜡,有人认为琥珀酸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才会使蜜蜡里的蜡质呈白浆状。对于这一理论,人们的佐证是白蜡在手里搓起来明显要比普通蜜蜡香很多,所以也有人叫白蜡为香珀。琥珀酸确实呈白色,但是白蜡是否确实是因为琥珀酸含量超高造成,目前科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2)白蜡稀少。这一点倒确实是事实,对于俄料白蜡和乌料白蜡来说都是如此。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矿区为例,加里宁格勒年琥珀开采量是150吨左右,这里面只有不到千分之一是真正的白蜡。物以稀为贵,白蜡在原产地的价格从来就没有便宜过,这一点并不以中国市场的冷热为转移。事实上,中国市场2012年年底以来的白蜡热仅仅是跟上了国际市场的步伐而已。

3、人类对蜜蜡颜色的选择伴随着认知在逐渐成熟。在古罗马时期,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并不喜欢白蜡,当时最喜欢的蜜蜡是黑色的,即琥珀里带满矿渣。当时的白蜡仅仅作为一种香料所用,人们认为这样的蜜蜡焚烧起来味道更香。
从18世纪开始,立陶宛俄罗斯的居民开始对带有虫子的蜜蜡充满兴趣。19世纪末,法国的妇女率先使用白蜡作为装饰,配以银饰和铂金,首次在欧洲掀起了白蜡的风潮,之后白蜡逐渐风靡,直至今日。
4、为什么古董蜜蜡里面没有白色的蜜蜡?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蜡的表面经过与空气接触之后,会逐渐变黄。这种黄不是鸡油黄的油黄,而是一种米黄。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如果你的白蜡变成了米黄,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变回原来的颜色:重新抛光。

那么什么样的白蜡能称之为佳品呢?要看一下几点:
1、 克重:大而全为佳
购买蜜蜡,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克重。「买厚不买薄、买大不买小」这句箴言在白蜡上也同样适用。同样品相的白蜡,克重(体积)越大,收藏价值越高。
然而白蜡成因复杂,产量少、大器型更少。目前市场上可见的白蜡,克重基本在20~30克之间,超过这个克重的已属罕见。
2、蜡质:浓、厚、醇、香
蜡质永远是蜜蜡品相中的关键衡量点。白蜡则有着蜡质极佳,强光不透的突出优点。如这枚老料,即便有皮壳包裹,你仍然能感受到浓郁的蜡质「满溢」,斑驳皮壳底下,花蜡、白蜡交织、流动再凝聚...稍加磨搓,可闻到醇透的松香气味。
上好蜡质,总离不开这四个关键词:浓、厚、醇、香。
3、皮壳:玩的就是质感
其实皮壳并不是所有白蜡都会具备的特征,它只出现在一些出产年份久远、蜡质浓郁的精品中。斑驳沧桑,皲裂纵横...这枚白蜡基本保留了皮壳的原始风貌,再以微粗抛工艺强调这种岁月痕迹。

以上资料為综合琥珀百科全书內容,供大家參考!

本件作品為汉娜珠宝設計师設計,白蜡為俄料,裸石32.4克,18k金立体設計,总重46.06克。白蜡尺寸46*26mm,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