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长辈的交流总是有一个无法逾越的时代鸿沟,即应该早结婚还是等待理想的另一半或者一个人享受自由的人生。
在父辈们的眼中,结婚是必然要完成的人生过程。
“没有婚姻和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的事,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该结婚”。
这正是长辈们普遍的论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也一直被父母如此教育着,前段时间我甚至开始觉得我没有恋爱结婚的打算,是不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
我开始分析父母的行为,从他们只是因为大龄剩女的女儿觉得丢人到他们还是爱我的只是无法明白我的想法。
我开始分析自己不想恋爱结婚的原因。从我的原生家庭造成了我的爱无能,到原生家庭的贫穷限制了我选择对象的范围,再到目前我其实并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
最终,我将其归结为了两代人不同的思想烙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结婚满足了是人类生物学的需求,延续后代,尤其是在重男轻女的旧思想之下,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解决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劳动力不足问题,养老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的今天,政府开始放开二胎,甚至开始着手准备征收“单身税”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催婚的确是为了我们好。因为他们从婚姻中节省了生活成本,完成了生物学的延续后代,在曾经的时代里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对于父母那代人来说,早结婚的确是一个经济学理性人的智慧选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现在的时代已然改变了。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对于结婚生子,承担家庭责任兴致缺缺。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以说是年轻一代责任感不足,也可以说是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让他们有个更多的个人追求。总之,早结婚,似乎已经不再适合年轻人的需求了。
不婚主义和丁克家庭都已不再是新闻,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着实为年轻人提供了自由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说一定要说弊端,也只有老无所依这一项。
这也源于一种老思想,养儿防老。然而,在人口流动频道的今天,养儿是否防老,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前段日子,看到了简书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个从未结婚的50多岁的阿姨找到了老伴。鄙人以为这也不失为以后的一种主流方式。
年轻时各自打拼,享受自由与自我,老了互相作伴,消除孤独与寂寞。有何不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