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关键词:周围人生活目标的缺失何尝不是一种套子
1.这篇文本在我第二次教学的时候发现了某个有意思的点:在文本的前半部分,明明已经将别里科夫的性格特质通过“我”的叙述呈现得非常充分。无论从外在还是内外,别里科夫都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面,是一个十足顽固、迂腐、刻板、守旧的中学教员。既然已然呈现。为什么后半部分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再写这些特征呢?如果说后面的情节塑造的是不同特征的别里科夫形象,那么当然就有存在的必要了。可是细读后面恋爱漫画骑自行车事件,哪一样都还是表现出他的迂腐刻板守旧的特性。契诃夫在谈自己写作的时候基本提倡的简练风格,没有用的或者重复的东西绝不会再去叙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契诃夫在这里重复?
2.我认为,要注意情节的特性与人物的特质之间的关系。契诃夫设置了什么情节呢?是恋爱,是别里科夫和某女子的恋爱,想想别里科夫是什么人?他那么顽固迂腐刻板守旧,居然恋爱了。恋爱对他这样的人来说绝对是非同寻常,我们读者都会觉得难以想象。契诃夫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我认为这是把人物打出了常轨。恋爱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普通正常的,但对于别里科夫来说绝对是非正常非普通的。将人物打出常轨,目的就是为了探寻揭示人物深层的心理特质。
3.试想恋爱是一件什么事?是一件令人愉悦,让人身心轻松,感到甜蜜的一件事。恋爱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柔和温暖。可是回到文本中来,恋爱有没有让别里科夫变得柔和一点放松一点呢?没有。在恋爱中,他始终一点也没有变,每一个事件的反应,每一个细节的呈现,都可以看出他始终活在套子当中,甚至还想把恋爱对象也纳入自己的套子当中。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为什么恋爱对他不起作用呢?答案只能是那些顽固迂腐刻板守旧的思想已经在他内心精神里根深蒂固,任何事情包括恋爱这样美好的事情都已经无法改变他了。无法打破他的套子。他依然如同行尸走肉般不再具有活力和被改变的可能了。
4.为何契诃夫要揭示这一层。其实批判的箭头直指让别里科夫变成这样的沙皇专制。文本在最后说埋葬别里科夫固然心中大快,但是还有无数个别里科夫。说明别里科夫不是个体,还是一个群体的代表。有无数个像别里科夫那样迂腐刻板守旧的别里科夫在社会上压抑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当然是沙皇专制。
5.沙皇专制下的别里科夫们何尝不是受害者?他们变得如行尸走肉般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作者尝试用恋爱唤醒别里科夫但是终究不能成功,最后反倒死去。其深意在于,受沙皇专制钳制下的依附者变得顽固迂腐刻板而守旧,他们如行尸走肉般已无法回归正常生活,流露沙皇专制的吃人的本质。当然,在文本中也有对自由到来的新希望。
6.作者的语言上同样存在表意和深意,能指和所指上的错位,从而造成了幽默和反讽的效果。比如“人间生活”,比如别里科夫的“恐怖”神情,比如别里科夫滚下楼是发出的“乒乒乓乓”的声音。还有作者在细节上的处置,比如别里科夫滚下楼居然一点事都没有,但是对方笑了一下就死掉了。这样有意夸张的情节背后是作者有意转移焦点的动机,造就了荒谬的同时也造就了喜剧性的高潮。
7.所得,这是一部挣不脱精神“套子”的悲喜剧。课本是删减版,删去了真正能帮助理解契诃夫本人思想探索的焦点的细枝末节。
为什么别里科夫能够使得全城人听其话,为什么能压住大家?这也是我当初读文本时的一个疑惑,后来也只是以除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千千万万个别里科夫这样想当然的答案来解释。但是事实上,这与理解契诃夫思想焦点有着密切关系。契诃夫晚年一直为生活缺乏“目标”(中心思想)而苦恼。城里人之所以被轻而易举压制是因为他们自己生活没有目标。比如原文有一句“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这一句话透露出周围人自己何尝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呢?这一点的确深刻。我想之所以被删,是因为觉得对学生来说理解困难。但我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高中生正是塑造个人价值观和培养理性思维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非常活跃,足够接受这样的思想深度。如果能针对性地培养,应该有不少会发现真正的自己并成为一个良好优秀独立的人。其实自己也是同样的教育下出来的人,多少年来都在与自己的“糊里糊涂”做斗争,如果教育能腾出手来多费点心,也许现在能好点。
写于2020.4.11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