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终于参加了台湾作家詹宏志先生的读书分享会,主题是我所喜爱的“阅读和旅行”。詹先生头发有些花白,说话温柔,普通话带着一点点的台湾口音,如同他写的书一样,把要告诉你的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即便是站了两个多小时我也不愿离开一步:)
因为他的启发我也想是不是可以梳理出自己的阅读之路呢?
如果起初非把读书拔高到赋予各种意义的阶段是不是有必要?如果只说我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呢?
若是年纪尚小的时候是从这个起点出发的,或许我开窍的时间能提前那么一点点也不得而知呢。
在中国传统教育下的身为我的小学生,自认觉悟很高的让爸妈给买了一整套四大名著。于是跟啃泥巴一样的文言文让我望而生畏,至今四部都还只停留在前十回,记得每个暑假的开端,总是信誓旦旦又开始从第一回读起。
詹宏志先生在分享读书这件事的时候,就说到小学时哥哥总是爱看三国演义,但因为太小而看不懂上面的文言文,一次偶然的机会哥哥兴致好用白话文讲解了第一回的故事,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出于对情节发展的好奇,因为哥哥的启蒙让文言文变得没那么晦涩起来,于是在那个书籍匮乏的乡下,一本三国演义开启了他的读书生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便没有了这样的运气咯~
初中和高中由于迷恋日本动漫,一度错过了女同学们之间似乎属于少女情窦初开的席娟那些言情小说系列。
大学修的英文,都是原文大部头的英美文学,课程需要也不是出于个人兴趣。
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在东莞凤岗,一个需要从老家坐一晚上火车到深圳坐两个小时巴士,再换乘当地小车或者摩托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地方,工厂里有一些配套的娱乐设备和一个迷你图书馆,那大半年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出厂门就只有荒凉的街道外加几个固定的小旅馆和饭店。当时可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连上网都是上班偷偷干的事情。于是在某一天我走进迷你图书馆,遇到了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之后在那里几乎读完她当时所有出版完的书,我想那些书是符合我二十出头的心境的,也给我枯燥的工厂生活带来了一丝新鲜的体会,知道我的人生不会从这里结束。
直到在深圳工作的某一年,一个朋友带我去了市图书馆在自助机上帮我办了一张深圳图书馆的借书证,这才算真正开启了我的读书生活,当时他借了我一本《追风筝的人》也谈论了对安妮宝贝和村上春树的喜爱,于是阅读的快乐慢慢显现出来。
一本接着一本书的放不下手,从没有规律到看各种书单推荐到找到一条自己的脉络寻找好奇心驱使的书籍,也没有像网上的能人们那样计划一年要读几十上百本书,但是如果这个时间我无事可做,总想着不妨读一本书呢。
厉害的话交给詹先生来说
“读书是什么?都市在我看来让我们更有弹性,打开这些惯性,发现原来世界上有一些人的价值观真的跟我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真的跟我不一样,真的对人世间的很多事情的感知,反应跟我们不一样,而且那个人很有可能就坐在我们旁边,但我以前居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