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走进中国社会,从自己的角度来记录中国社会。
西安作为清代西北地区的“国际大都市”,当然也少不了外国人前往游历。他们写下来不少游记,形成了近代西方社会对于西安的“普遍形象”建构。
以西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习俗等为主题的游记占比较大。如在《中华帝国传教调查》中,作者说到:“对于沿着陕西省南北方向旅行的人而言,穿越秦岭往北,就置身于渭河右岸的低平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土地肥沃(依赖于降水)。渭河谷地西部狭窄,但愈向东行,愈为宽广。沿山而下的川流可供人们灌溉田地,种植稻米。据估计,西安盆地面积约4000平方英里,分布着省会西安城、4座州城和30座县城。平均每平方英里就有一座市镇,还有无数的村”。西方游历者对于西安在这里是较高的评价。
同时,西方游历者同时认识到:“陕西如此偏僻遥远,以至沿海的人们提及时就好像在说异国之地。按照所需时间计算———必须承认,这一点是最为公平的方法———伦敦比西安距离北京更近。伦敦距离北京仅仅13天的路程,而从北京前往省城西安平均需要16天(尚且是天气允许的情况下)。”(《纪念西安府的传教医师罗德存》),1907年丹麦探险家何乐模曾前往西安城复制景教碑,后撰有《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纽约时报》 1923年1月14日发表该书书评称,“大西北的陕西省和甘肃省远离铁路,只能经由最难行的陆路或单调乏味的水路前往。由于其偏僻遥远,这两个省与外国没有商业往来。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是神秘的未知之地。”虽然这一论述有些夸张成分,但不难看出西方游历者对于西安这种交通不便的深刻认识。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过多次大的灾荒,1900年华北大旱与义和团运动同样影响到了西安。赫尔姆在《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中记述1907年西安城街头乞丐云:我在任何其他中国城市或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没有看见过像西安城这种凄凉的景象,街巷上到处都是令人生厌的一群群乞丐。一年到头他们虱咬蚊叮的身上都覆盖着一层污垢。乞丐们通常因疾病而秃头,他们黄褐色身体上的可怕疮口流着脓液。乞丐中各种年纪的人都有,形成不同的丐帮。其描述较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