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张大奕直播间买了戴森吹风机,便宜800多诶”;
“啊,昨晚薇娅直播又没抢到”;
“今晚下班,回家继续蹲直播间,不信抢不到”...
这些对话,已经成为同事一早见面的“问候语”。
直播成功取代了刷剧、撸猫等项目,守直播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传统电商流量红利日渐式微的情况下,电商直播应运而生。
最早的电商直播是2016年,蘑菇街推出的,当时预测2018年会是直播风口年。
可是谁成想在疫情的推动下,今年成为了“全民直播”年。
“佳琦一句OMG,我欠花呗1W8💰”,为什么看了直播就想买买买呢?
1.直播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直播过程中主播的讲解更有针对性,产品的展现形式更加真实。
众目睽睽之下,主播说谎和套路消费者的几率极低,因此提升了粉丝的信任感。
比如针对服装类、美妆类等消费频次较高的产品,主播的试穿、试用体验能够将效果很好地呈现在粉丝面前,从而促成粉丝很快接受她们推介的产品。
主播架起了粉丝和产品之间的桥梁。
让忠实粉丝把对于主播的信任转嫁到产品上,从而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乃至依赖,这就是主播、达人、明星等自带的品牌效应,是一种信任背书。
当足够多的粉丝能够受品牌效应影响,从而产生消费时,主播的带货能力便会飞速提升,从而造就了一场直播带货千万甚至上亿的奇迹。
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群体极易因优惠促销而产生冲动型消费。
消费者基于对主播的信任极易产生冲动付款行为,过后还会因“秒杀”到优惠产品而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整个直播过程,通过带动弹幕节奏、打造仓促的抢购氛围,不给粉丝犹豫的时间,达到秒杀的效果,从而促进销量。
2.电视购物VS电商直播
1992年初,《电视商场》栏目在北京电视台1套开播,节目时长20来分钟,依次介绍4-5种商品,品类从吃喝玩乐到衣食住行,紧紧贴近百姓生活。
在90年代,一年大概盈利1-2千万元,开启了中国电视购物的黄金时期。
随着电视购物的发展,不得不提“橡果国际”,它开创了背背佳、好记星等营销神话。
同时也创造了90后被“不要998,只要98,赶紧带走它”支配的童年阴影😅。
它采用轰炸式、见缝插针式的连续播映,用强势音量为消费者洗脑的直销模式。
电视购物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群。
这类群体有退休金,依赖电视来消遣时间,辨别能力比较弱,对新产品并不了解。
所以老人鞋、保健品、锅碗瓢盆、收藏品、金饰等成为电视购物节目组的选品方向。
而现在观看直播,进行购物的主要核心群体是90 后、00 后,他们喜于接受新事,追求物质方面。
所以女性彩妆、护肤品、服装、实用快消品等成为主播们的选品方向。
比如带货女王——薇娅,她的直播间消费者画像“宝妈”居多,粉丝群体统称为“薇娅的女人”。
薇娅的直播间更像是一个杂货铺。
大到火箭、小到奶片,从家居日用到数码3C,应有尽有,几乎能满足以女性为主粉丝的需求。
综上所述,电视购物和电商直播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所以选品方向是不一样的。
不过,不管是电视购物还是直播带货,两者都用了一种极具杀伤力的产品组合——“产品+超值赠品”。
风靡一时的背背佳广告接近尾声时,赠品就来了,买300送200的力度,让消费者产生“不买就赔了”的心理。
薇娅的直播间去年双十一期间,几乎每款商品都搭配了超值赠品。
比如花 1860 元买一套兰蔻产品,赠送高达4000元的同品牌明星护肤品。
开拍真的是“秒没”,相当于不花一分钱,拿走高于购买商品几倍价格的赠品,谁又能控制住不“剁手”呢?
有人讲:电视购物和电商直播也是换个马甲而已。
真的是这样么?下期和大家分享二者的定价方式和渠道,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