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小屋》

在众多绘本中有妈妈说无字书不知道怎么读,有妈妈说科普绘本不知道怎么读?

但相比无字书,至少科普绘本看字儿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真的把科普绘本利用好了吗?

大多数妈妈想通过绘本让娃了解更多科学知识,但是又苦恼于一拿到科普绘本,感觉超越认知范围?内容晦涩难懂,瞬间无从下手?

那就跟大家推荐是一本破解科普绘本的阅读密码的绘本《南极小屋》。

这本书根据捷克女孩丹尼莎的真实经历改编,她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极地探险家!

七岁女孩丹妮莎独自一人来到南极,在探险家雅达爷爷的帮助下,学习探险的本领,领略南极的风景,度过了艰苦又难忘的𝟑𝟎天探险之旅。

一般来说科普绘本文字有时候会比较多,所以适合6岁以上的娃而且这是让他们获取新知的书目,但面对专业性强的科普绘本家长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如何给孩子伴读,让科普绘本发挥最大价值?其实这是最费妈的!那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把科普绘本讲读好呢?

现在通过这本《南极小木屋》跟大家一起聊聊如何识别隐藏在科普绘本当中的科学性、人文性和趣味性逐个击破科普绘本的阅读密码,或许你会得到一些启发。

一、科普绘本的科学性

科普绘本能带领孩子快速解锁某一领域内的科学知识。比如《南极小木屋》就让读者们领略到大量关于南极的科普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等。

比如:

南极有多冷?

南极的海水为什么不结冰?

南极地衣为什么不怕严寒?

冰山是怎样形成的?

在这本绘本里,孩子们跟随丹妮莎的步伐,对南极的认知也逐渐立体化和多元化,曾经认为遥不可及的南极,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逐步清晰可见,原来南极是这样的啊。

正文开篇有一个地球仪的平面图示,介绍了去南极的路线图。后环衬的世界地图与此对应,前后两幅图用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方式展示南极和纳尔逊训练营的位置。有助于孩子更准确地认识地标,培养空间构建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科普绘本还有极强的逻辑感。在《南极小木屋》有两条故事线:

一个是丹妮莎的精彩探险之旅

一个是贯穿始终的南极科普知识,两条故事线同步进行,交叉前进,互不干扰却不可分割。每个知识点和话题都由丹妮莎的真实经历引出。水到渠成,逻辑性极强。

通过丹妮莎想去南极看企鹅,很自然引出“怎样去南极”的话题。一夜的暴风雪把小木屋埋没了,雅达爷爷告诉丹妮莎要训练“自救”,同步给出“遇到暴风雪怎么办”的科普知识。因为南极的食物过于单调,丹妮莎饿了跑到厨房找吃的,雅达爷爷带她去钓鱼,不禁想到“南极的鱼会被冻住吗?”这个问题......一环扣一环,把读者的带着一路南下。而且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经过严谨的答案回复。科普绘本那除了科学性还有其他的吗?当然!

第二是科普绘本的人文性

科普绘本还能带领孩子了解人文精神。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说:“科学教育应使与人事有关;人文的学问,应使与自然有关”也就是说,讲科学教育的时候,要和人事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的内心深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常常融合在一起的。

对比一开始提到的“南极环保规定”中“请和南极的动物保持距离,不追逐、不触碰”,这里丹妮莎和企鹅的美好友谊便凝聚着科普绘本的人文精神,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比如,故事中的丹妮莎在临走前和企鹅说再见。此时她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企鹅也默许丹妮莎坐在离它们很近的地方。

比如,地衣为白色的南极换上彩色的新衣,菌类为藻类提供水分,藻类为菌类提供营养。

这对共生体互帮互助,也引发读者思考:自然界中的生物尚且懂得互相依赖求发展,那么人类与自然是否也应如此?

科普绘本的科学性能让我们获取新知识感受到愉悦。科普绘本的文学性能共情人与自然的联结。除了科学性和文学性,有没有趣味性呢?那是必须的。

三、科普绘本的趣味性

科普绘本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晦涩难懂和死板教条,也可以是充满趣味和欢乐的。

比如,在版权页中一个可爱的小企鹅,头戴红色帽子,眼睛坚定地看向前方,手里还拉着一个拉杆箱。

仔细观察,它不正是丹妮莎的形象吗?丹妮莎为了到南极看企鹅独自一人去探险,而作者又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为读者展示一个活泼可爱、勇敢坚强的“小丹妮莎”,让人难以忘怀。

丹妮莎在布拉格乘坐飞机飞往南极途中,感觉像是骑在一只巨大的鸟上,在空中穿行。

这一比喻形象地将儿童的心理世界刻画地淋漓尽致。丹妮莎在南极初识思姑鸟时,就被一泡稀屎炮弹袭击。


这一经历一定会在丹妮莎的探险之旅中留下深深的印象,同时也让故事变得更加有趣。真实的情景让读者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企鹅拉屎的时候,蹲在巢里,向外撅起屁股,发射出的屎在巢边留下一条向外散开的放射状痕迹。

从远处看去,企鹅的巢就像是一个个光芒四射的小太阳。在孩子眼中,即使是习以为常的企鹅拉屎也会变得如此有趣,把屎比作“小太阳”丰富的想象力既为单调的清一色南极增添了一抹光彩,也为丹妮莎的南极之旅增添了无限乐趣。

到这里对《南极小屋》这本科普绘本的解读就结束了。

对于科普绘本,建议老母亲们要提前做功课,备课好了分分钟让娃惊叹,我妈咋这么厉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