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27年人生经历中,越到后面不如意的事情越多。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初三的时候逐渐变得明显。那时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有着一股迷之自信,认为自己肯定可以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直到中考成绩出来,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当时非常地不甘心,认为如果自己不生病的话肯定可以考上。
带着这份不甘步入高中后,开始为将来要读的大学设定目标。高一的时候以清华北大为目标,到了高二觉得目标有点太远,然后改为复旦交大,到了高三变为中大华南理工。最后高考完看到成绩后,感觉上二本都有点虚。当时考虑要不要复读,说不定分数会考得更好,然后想到那位复读了两次的同学,最终放弃了,又想起了中考的情况,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我再努力,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爱因斯坦,牛顿也只有一个。
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司,开始接触社会,带着“既然有第一,为什么不能是我呢?”的想法,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KPI,可惜排名往往跟自己所预想的相差甚多。工作之余,也开始听到谁谁工资怎么样,谁谁有女朋友了,然后会在心里拼命地安慰自己,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认为同人不同命,灌自己几碗鸡汤,以至于再次听到这些的时候,产生了免疫力,然后可以一脸平静跟人说这都是命啊。
突然想起《麦兜的故事》这部电影,麦太在麦兜病的时候她为了劝麦兜喝药,骗他说病好了就带他去马尔代夫。为了不让麦兜失望,她用缆车假扮飞机带麦兜在香港周边玩了一天。为了让抢包山成为奥运项目,麦太利用电子翻译器一句句将写给奥委会主席的信翻译成英文,并且叫麦兜为了冠军努力训练。但是,抢包山没成为奥运项目,小小的麦兜也还是平凡的样子。
“拿着包子,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去马尔代夫没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而张保仔,也没有吃过那个包子。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会失望。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也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气。有力气,也不一定行。拿着包子,我忽然想到,长大了,到我要面对这个硬邦邦,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么样呢?”。
长大的麦兜一如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成为上班族的一员,直到最后也变成时下常见的负资产者。他站在海水没过比一节瓜还要大的大脚瓜的海滩边说:“好多包……可是没有包成功的故事,故事说了一轮,什么也没有?也不是,我想,当妈妈看到我这个大脚瓜,我猜,她会好开心……”。
人生是一种妥协的过程,又或者说是认清自己然后接受自己的修行,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最终的样子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