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3:40分左右,洒水车出工,清洗辅仁街
还未到清明节,人们都会记起亡者,尽可能挤出时间回家祭祖。看看生者,拜拜亡者,普通百姓情感会一时有所触动,但也只是触动而已,因事儿多、工作忙也就过了,文化人则会抓住这个机会生产一些纪念文字出来,青草、雨色是与清明节相关的景象。
兰江大桥,看水看风景看自己人生的老人
而到了农历七月半,只有中老年人会想起亡者。一位在义乌做老年人护理的大妈,昨晚在家里早早地祭拜了祖先,并赶紧在今儿个早上赶往义乌某家医院去照看“主人”。我在车上一个劲儿地赞扬她,说她造福别人,也为自己积福,并祝愿她在身体吃得消的情况下,多赚点防老钱。养老、防老一字之差别,意义有所不同。义乌那个病人是“养老”,我们这个大妈是“防老”。
5:05,夜摊告别人民北路
她告诉我,清明节必须上坟祭拜,而七月半可以上坟也可以选择在家里祭拜。在我看来,生人如此的安排主要还是考虑被祭拜的对象,希望他(她)回家来走走,也看看他们可爱的子孙。在我一再追问下,她大致介绍了祭拜的过程及五种祭品。按马涧镇石渠的习惯,祭品有红烧肉、豆腐包和芋头(取“年年有余”之义),另外两种,我一时记不起来了。她还说,河西,兰江西面的村落,是用条肉、白切肉的。
老者精神气不错
人总归要老去,而我每天迎着阳光到新兴产业园,又同样在回到兰城的路上,欢送阳光离去。
这个头还挺美,牛、羊、猪三性祭祖,那是大礼。贾良进提供
也许没有离去,就没有新兴;没有新兴,也就没有未来。
陈水河整理于2018.8.24早上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