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黄家驹离开已经20来个年头了,我常常在想,如果他还活着,53岁的黄家驹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应该结婚了吧,也可能会发福,但一定还是会背着一把吉他在舞台上唱着理想。因为他说过:“没有音乐我会死的,我真的会死的。”
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活的不够真实的人,所以喜欢他。梦想是个老生常谈的东西,常常被挂在嘴边,说的人心潮澎湃听的人泪湿眼眶,仿佛那些艰辛自己感同身受一般。一个东西,被太多的人谈论太多遍就会变得无味而又恶心了。喜欢黄家驹,是想穿破虚伪去触摸、去感受梦想真实的面目。
不想太多的累赘于Beyond的辉煌及创建过程,表面的被媒体一遍一遍的曝光,深层的恐怕只可留给当事人独自回味,毕竟,经历是种别人无法分享的心情。只想纯纯的被音乐感动,一首歌,包含着音乐人的心情,听的人由此也带着两份故事。失意失望的时候听海阔天空,本就是个感性的人,听一遍,听的眼眶发酸,想着哭一通就好了,等眼泪下来了,心里也就痛快了,继续做着愿意或不愿意的事情。
个人很喜欢把五月天和Beyond联系到一起,当然,二者并不具有可比性。我们为什么喜欢听五月天、听Beyond?因为他们的音乐不只有爱情,而我们的生活里也不止有爱情,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生活抛开一切以一种小人物的姿态和这个世界较劲,当在外面故作洒脱累了的时候,有那么一首歌,一个人,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安慰你,鼓励你。甚至让你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仰望天空时感到温暖。
黄家驹是个传奇,无论是音乐才华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感叹一个人有才华,有善心,有孝心,还长着张较好的脸,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于是他一切的行为都带着我们无比的崇敬。当然,他也的确值得这样。一首光辉岁月听的曼德拉潸然泪下,歌词没有浮夸的夸奖,一句句像是讲了一个朴实的故事,里面有期许,有敬佩,还有另一个人的灵魂。因为只有相互懂得,期望相同,才会了解的那么深刻。
1993年后,Beyond在聚光灯下不再只有辉煌,当艰辛被曝光,我们了解了这个乐队的不易,了解了黄家驹的无奈,于是泪点一次又一次的被戳中,连带着他离开的悲伤。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当黄家强对着不存在的黄家驹说,你的理想,海阔天空的时候,没忍住,还是哭了,尽管无奈,却依然有信念,他做了一个我们不敢做的梦,做出了多年后我们经过沉浮想要寻找却已丢失的那个纯粹的自己的样子。喜欢他,因为知道自己最后可能不会成为他,因为牵绊,抑或身不由己。
黄家驹的纪文有很多,我不算是个特别了解的歌迷,可能没那么细致。很想去黄家驹的墓看看,静静的待会,或许还会插上耳机,放那一首代表了他一生的海阔天空。
有些人、其实他已经活出了永恒。
几经沉浮,Beyond散了,黄家强老了,一切已不复当年模样,而我们爱的人,他依然有着一副年轻的面孔,有一支不朽的乐队。时间不久也会在我们的脸上刻下痕迹,当我们驻足回望时,可能还会记得,那个年轻的自己,年轻的歌者,他,替我们留住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