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学习真的有捷径吗?——是的!(上)

大多数人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目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如果不能抓住不断变化的知识,到头来可能与同龄人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

可是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消息、事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利用手中的知识,举一反三呢?

这本由麻省理工大学学霸编著的《如何高效学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当然书中所有的技巧有用的前提建立在你的实践当中,如果走马观花的知道其中原由而不做的话,这本书对你而言就产生不了什么意义。

作者提出自己高效学习的方法:


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包括三点:

1.首先所有的知识建立理解基础,像一座由无数建筑构成的城市。

2.建立模型,例如图像来压缩知识,一看到这个图像你就能想到其背后的意义。

3.学会使用“高速公路”,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穿梭。

看到这里是不是还有一点云里雾里?没关系,通过下面的观点你会明白这个整体性学习到底是个什么鬼!


学习顺序

1.吸取阶段

这里讲的就是对于知识的吸收,也就是往大脑输入信息。

书中讲到这个阶段三个重点

①掌握阅读速度,对于不同的书籍采取不同的速度,因为知识侧重点不同,而我们目的是掌握书中的知识点。

可以用“指读”的方式加速阅读速率,但是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读完一章试着把主要内容写下,下次再快一点看能不能记住,逐渐慢慢提高阅读速度。(这里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作为参考)

②提高“容量”

尽量接触更多的信息知识,让大脑装进更多的东西。(装的下,世界就是你的!皮一下~)

③简化

我们记不住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所以压缩知识能够减少脑瓜的负担。试着用最少的字描述一件事情、一个知识点、一句话。

2.理解阶段

就像进入胃里的食物,消化系统会为其分类。是脂肪?葡萄糖?维生素?还是...

输入大脑的知识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它本质是什么。比如今天学习了英语里的过去式,你不能仅仅记得这个名字,你需要知道过去式有什么组成,代表什么含义。


很多朋友在获取和理解阶段之后就很少再深入考虑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它们总是从脑海中溜走的原因,因为没有进行以下的步骤。

3.拓展阶段

可以从三个纬度对知识进行分析:

①深度

这个公式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对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而不是其他?从知识本源出发探究相关知识点。

②横向

有没有与这个相似的论点?它们相同点在哪里?

③纵向

为自己的知识建立高速公路,不一样的事件也可以有效建立或创造联系。

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可以跟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结合在一起。

(如果你用思维导图的话,这三点可以很好的发散思维,一定不要错过啊!)

4.纠错阶段

试着提出相反的观点来看看自己123阶段是否正确。

从现实生活出发,自己的理解对吗?

5.应用阶段

该做题做题,该实践实践,该操作操作,该思考思考...

有了这个应用操作动手阶段,记忆会更加深刻。

6.测试阶段

提问题

这个对吗?可行吗?有没有其他问题?方法?

以上是作者讲述自己整个的学习流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知识信息的分类吧,了解自己要摄入的信息有什么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是吧?(其中的方法放在第二篇文章,有点小长分两篇文章啦~)

信息的结构

1.随意信息

缺少逻辑的信息

记忆方法: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

2.观点信息

顾名思义,就是表达观点的信息。小红和明明那个更好?

在获取阶段应该选择速读,快速掌握中心论点。

记忆方法:图像法

3.过程信息

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程序。

这种信息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和练习阶段。

记忆方法:内在化、比喻法、图像法、模型纠错

4.具体信息

对于事件、知识的具体描述。

记忆方法:感官、内在化

5.抽象信息

就是我们很难理解又与现实生活关联很小的那种信息。

这种信息在理解和拓展阶段应该多花费时间,并且把抽象事物具体化。

记忆方法:比喻法、内在化

到此已经讲述了差不多半本书的内容,但是知识点很多,需要我们记忆和理解。

本篇内容更多的讲述赤裸裸的步骤和一些整体性学习需要了解的基础,下一篇会写到一些具体的方法。明天见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