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别人的书橱。
前段时间看我师哥的书橱,翻出来一本《秘密》,封面上介绍说,在亚马逊上很畅销。
取出来看,整本书长篇大论,翻来覆去,就讲了一条,叫做吸引力法则。
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内心会将它所想要的吸引过来。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感觉很惊奇。哇,有这么厉害吗?第二遍看的时候,就有些受不了书里的啰嗦了,感觉神叨叨的,有点像洗脑,又像是玄学。
关于这本书,我是不信的。
但巧的是,我倒经历了两件类似的事。
第一次是,我想吃鱼了。
家里不爱做,也一直没时间出去吃,但是这个馋一直存在。没出一个星期,我到一个乡镇做业务,这个乡镇有大水库,镇上招待我们午饭,其中一道菜就是油泼鱼。这算是吃上了。
过了一个星期,我大姨家的哥哥回家了,大姨做的酸菜鱼,彻底解馋了。
第二次是,我想吃火锅了。
自己去吃太孤单,约人吃,老是加班,没个合适的时间。于是就想啊想。上周末值班的时候,在办公室里发现了一口新锅,同事说用来晚上吃火锅的,再一问,是要在单位吃。哇,出乎意料。幸福来的很突然。晚上吃上了热腾腾的牛肉汤火锅。
最近这两件事,真的是让我感觉很奇妙,有种心想事成的感觉。
这是吸引力法则在起作用?但是为什么都是关于吃? 难道,因为我是个吃货?
我对这两样吃的确实是心心念,一直想着,有些吸引力法则的感觉。
之前晚上听书,有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立下了一个目标,把它写在了纸条上,就夹在了书里放了起来。过了几年之后,偶然间他又发现了这个纸条,惊讶地发现那个目标居然被实现了。
作者写这个故事,也是为了论证类似于吸引力法则的一个道理。
但我觉得,这样理解的话,太过玄乎了。
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谈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要一直想。一直想着我们的目标,确实是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一直想着,你就会一直惦记着如何实现,在做选择的时候,也会去选择那些更有利于我们靠近这个目标的条件。而不会因为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地随便选择。
贴一句鸡汤,励志一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很想很想。
其次,目标越明确越好。就像我想吃鱼,想吃火锅,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想要什么,也就能够计划如何实现它们。比如买食材回家做,或者去饭店里吃。
不要去立一些看起来很宏伟很厉害,但并不具体的目标。比如,我要变有钱,我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立下这样的目标会让我们感觉很茫然,你会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实现它。它并不能被分解量化到具体的每一天,因此其实它对你而言,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最后,我们也要谨记,人生终极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来的,先给自己立一些现在能够得到的小目标,让自己在实现这些小目标中不断地成长,等境界足够了,再给自己立一些更大更高的目标,这样地循序渐进,筑起人生的高楼。